盛水裝備:水袋水樽各有千秋

文章日期:2021年04月20日

【明報專訊】4月踏入尾聲,天氣愈來愈熱,山藝教練Sky指走入山野時應帶備充足食水。以今次登聶高信山的路段為例,大部分無遮無掩,除了要做足防曬,每人應要帶1.5至2公升的食水,當中可包括運動飲品,補充電解質。

盛水裝備離不開水袋和水樽,Sky認為兩者各有優劣,「水袋附吸嘴水管方便邊行邊飲,隨時補充水分,缺點是未必留意剩餘多少;至於水樽,可清楚知道自己飲了多少水,但要經常從背包取出,不大方便」。行山時他主要用水袋飲水,水樽則作為後備水。

水袋款式主要有2種,一種的入水位以扭蓋設計,設於袋身位置,好處是放入背包後不易因擠壓而漏水,缺點是入水位設於袋身,部分扭蓋開口細,較難清洗袋內某些位置,易藏污垢。另一類是「開口袋」款式,整個袋口可打開注水,好處是方便清洗,但因開口較大,放入背包內一旦受壓便較容易漏水。不過,無論用哪款,他都建議在水袋外另套上防水袋,防止水袋被硬物戳破。

至於水樽,則分硬身及軟身兩種,硬身水樽較重,但部分設計可承受100℃高溫的熱水,在冬天時加入熱水後,再套上襪子,便可以當作暖包,適合露營用。硬樽款式中,也包括金屬物料保溫瓶,可裝熱水或冰水。軟樽款式則在近年深受越野跑手歡迎,除了樽身較輕之餘,飲完後還可折疊放入背包,節省空間。Sky最後提到,部分水樽附設過濾器,萬一發生意外,在缺水的緊急情况下可考慮以此過濾溪澗水,惟一般情况下不建議使用。

相關字詞﹕由我帶路 水樽 水袋 行山裝備 每日明報-旅遊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