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登山訪靈獸 多角度俯瞰棚屋打卡

文章日期:2024年06月25日

【明報專訊】印象中的大澳,滿滿海洋氣息,香港碩果僅存的棚屋漁村,鮮味十足的魚獲水產,搶盡遊人目光,很少人會注意到環抱大澳的「四靈獸」。其實大澳三面環山,由獅山、象山、虎山及鳳山(又稱尖峰山)組成的「四靈獸」,不但奇石處處,更可居高臨下多角度欣賞大澳獨特風景。今次〈由我帶路〉領讀者探訪四靈獸中的獅山和象山,如體力充足,更可續走虎山,順道比較自然山徑與人工山徑的分別。

獅山和象山的山徑幾近完全天然,只有小部分設石屎路或樓梯,深受鍾情自然景觀的登山客歡迎。登上獅山的山徑就在靈隱寺附近的靈隱息肩亭後方。大家可選擇從東涌或梅窩分別乘搭11號或1號的新大嶼山巴士前往大澳,於靈隱寺站下車,走過大澳道便可來到對面的靈隱息肩亭。

時間充裕的話,建議順道參觀靈隱寺。沿亭前道路往深處走,大約5分鐘即可到達。位置稍為偏僻的靈隱寺,訪客不算多,在群山包圍下,讓這座建於1928年的寺院顯得格外清幽,參觀時會不自覺地放輕腳步,深怕稍一不慎便會破壞寧謐的氛圍。寺內分別有護法殿、觀音殿和大雄寶殿,而中庭廣場上有一個月牙形小水池,設計頗有趣。

大澳版望夫石「爬山」

參觀靈隱寺後,原路折返靈隱息肩亭,從後方的石屎樓梯登山,約5分鐘後便會走入天然山徑。這段登山路頗為陡斜,還好距離不算長,沿山脊走約25分鐘便會經過獅山奇石之一的雞石。雖然它被稱為雞石,但不論在攀登過程中往上望,又或離開時回頭看,記者都覺得這塊大石較似一隻蹲坐的小狗,看不出有雞的輪廓。而在山脊左前方的懸崖還有一條突出的石柱,驟眼看起來有點像大澳版望夫石,不過這對「母子」並非如獅子山的望夫石般佇立在空曠平地,而是默默地朝獅山山頂攀爬。記者心想這條石柱與大澳漁村只是咫尺之隔,神態又如此生動,竟沒有相似的望夫傳說,說來實在有點奇怪。

再往上走約15分鐘,便來到checkpoint 1:獅山山頂(322米),這裏可說是欣賞大澳漁村的最佳位置,與稍後從象山下走大澳時一樣,都可觀看大澳全貌。要拍出呃like構圖,建議可使用智能手機的全景拍攝模式,因比起使用超廣角鏡頭拍攝,全景相片的影像變形及扭曲效果較輕微;另如智能手機配備長焦距鏡頭,亦可將被攝主體與下方大澳棚屋的距離「拉近」。

賞港珠澳大橋「藍海豚」入海

離開獅山山頂,下一站便走向象山,沿路大部分是矮木或平坦草原,路徑頗為明確,不易迷路,但在臨近象山山頂前還有一個不算太斜的山坡等待大家。獅山與象山山頂約相距1.2公里(30分鐘),爬完最後一坡便來到checkpoint 2:象山山頂(449米)的三角網測量站。這裏的景觀與獅山山頂完全不同,站在三角網測量站周圍的大石上,可以看到深屈村及港珠澳大橋的景色。在稍遠處還可看到港珠澳大橋延伸入海的藍海豚島,記者到訪當天空氣中的懸浮粒子頗多,令這條「人工海豚」如披上一層薄紗。

鏡頭捕捉小船過橋出海

休息完畢,從三角網測量站右邊山徑向下走,約2分鐘便來到分岔路,走左邊山徑繼續下山,約5分鐘便下降至一處平地,向左邊走可登上小山,但我們沿右邊的山徑下山,向下走約0.8公里(約20分鐘)來到一條突出的石柱,它便是今次旅程checkpoint 3、象山另一塊奇石──豹石。豹石的形狀除了有點像蹬長頸準備捕獵的豹外,也似一條握拳頭的手臂。而在下走豹石的途中,大澳漁村的風景再次近距離登場,今次的觀賞位置略為不同,可以拍攝到小船沿水道經「藍橋」大涌橋出海的畫面。

落山路崎嶇 選平坦位置落腳

影完相便可繼續落山,這時山路有點崎嶇,應盡量挑選較平坦位置落腳。當經過1902年設立的嶼北界碑,便代表即將到達大澳寶珠潭前的石屎行人路分岔口,左轉前行,經過長長的棚屋通道,便會來到終點「紅橋」新基大橋。走過對岸後,有不少餐廳及手信店,可以大啖美食及購買特色土產後,才到大澳巴士站乘車離開。●

●主線行程

全長:約4.5公里

需時:約2.5小時(不連拍照)

交通:

去程:從東涌或梅窩分別乘搭11號或1號的新大嶼山巴士前往大澳,於靈隱寺站下車,車程均約50分鐘

回程:大澳巴士站乘搭11號或1號回東涌或梅窩,車程均約60分鐘

收費:11號 平日$13.4、假日$22.3

1號 平日$12.2、假日$20.5

●溫馨提示

量力而為,遇崎嶇山路不應勉強前行,拍照前應觀察四周環境,確定位置安全才留影,勿為靚景而冒險。

文:周群雄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