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外國教育之所以令人嚮往,其中一個原因,是學生不是單單拿着冰冷的課本上堂,而是走出課室,通過親身體驗,吸收不同學科的知識。難道香港就沒有這種教學條件?也不一定。有小學便引入「森林課程」,突破香港主流學校的固有界限,用腳找尋知識。
恢復面授課堂後,當大部分學生都在拚命追趕課程,三日一默、五日一測,就連體育科都需要做工作紙時,採訪當日早上,位於元朗通德學校的學生,卻興奮雀躍地在水池中學習操控直立板。在同一天空下,不同學校的學生,恍如活在平行時空。
「我們沒有躲懶的,也在上體育課啊,只不過結合了『森林課程』,用另一種形式去上!」校長黃偉立笑着向記者澄清。
「森林課程」結合學科
通德學校借鏡芬蘭的教育模式,去年正式引入「森林課程」,以山嶺大海為教室,讓學生從中認識生態,並學習野外求生技能。今個學年,這課程更與學科結合,冀打破傳統教與學的框架。黃偉立舉例,「剛過去的中秋節晚上,我們便安排了學生在學校附近的草地用天文望遠鏡觀看月球,透過親身觀看天際,吸收常識課本上的天文知識;中文科教師亦試過用棄木,教學生製造木筷子,在過程之中,再講解筷子的起源和演變的歷史」。
說回體育科,學校向來重視水上運動,希望學生能掌握水中求生的本領,「以往逢周一下午的體育課,教師都會帶所有四年級學生去公眾泳池游泳;去年,學校亦安排小四及小五學生參加『乘風航』海上訓練計劃;也帶過三至六年級的學生出海划獨木舟」。 但黃偉立說,今年在疫情下,很多水上課堂都不能舉行,唯有想辦法變陣。於是,學校今年改為參加香港遊樂場協會所辦的「賽馬會『動歷海洋』水上活動計劃」,把水上活動移師校園內舉行。
流動大水池 模擬訓練
該計劃的計劃經理鄺嘉銳(Ray)表示,項目於2018年10月展開,為期3年,主要向本港中小學免費推廣3種水上活動,包括直立板、獨木舟和滑浪風帆,除了陸上模擬訓練,學生還有機會「下水」!以通德學校所選的直立板體驗活動為例,Ray和團隊便把兩個流動大水池、兩塊直立板帶進校園,「在水中划槳的感受,跟無水,是完全不同的;另外,有一塊真實的直立板放入水池,就可讓小朋友學習到如何上落板、怎樣在板上做平衡動作。即使學生未必有機會出海玩,也可以初嘗玩新興水上活動的趣味」。
直立板體驗一連3天在通德學校舉行,全校6級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黃偉立對活動成效感滿意,「雖然見到有些同學跪在直立板時,會表現得比較緊張,但整體他們都是開心的」。他期望疫情過後,能組隊讓對這項運動有興趣的學生,接受真正的海上訓練。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