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長久以來,香港的語文教育政策都是「重英輕中」,儘管有「兩文三語」的目標,但三語中的粵語(廣東話),只被視為中文科的教學語言,廣東話本身,從來不在學科研究之列。有港爸為了讓子女學好母語,也認識更多地道俚語,斥資出版粵語正字的兒童漫畫,希望藉此守護源遠流長的廣東話,使它代代相傳。
文︰沈雅詩
吳嘉嶸(Thomas)育有3名年齡分別13 歲、12 歲和9歲的子女,跟很多中產家庭一樣,他的孩子都是念國際學校,數月前,3姊弟更赴英留學。Thomas強調自己並非「崇洋」,只是覺得傳統學制不太適合兒女,所以讓小朋友在國際學校修讀IB課程(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但他承認,變相犧牲了孩子說廣東話的機會。
孩子讀IB慣用英語 不懂港式俗語
「不要說現在來了英國,以前在香港,他們朋輩之間,也多用英語溝通。雖然在家,我和太太也會跟他們說廣東話,但孩子也慣性用英語回應我們。」Thomas同時發現,很多上一代耳熟能詳的港式俗語,這一代的孩子都未聽過,「有次和太太聊天,談到某些朋友,他們『食過夜粥』,幾個孩子便聽得一頭霧水了」。
Thomas為此一直心裏納悶,直至1年多前,和漫畫界友人鄺彬強談起這個話題,大家便想出,可借助漫畫作媒介,加插廣東話對白,讓小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多接觸粵語,於是便促使全新季度兒童港漫《消失的12守護》的誕生。
不過,從小到大,中文科教師都強調讀與寫要用書面語,Thomas以廣東話撰書,不擔心被指顛覆傳統嗎?Thomas笑稱自己非但沒有顛覆傳統,更在「復古」,「廣東話根本就跟古漢語最相近,我們用廣東話來念唐詩、宋詞,很押韻的,這些詩詞不少更有廣東話字眼,好像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幾時』、杜甫『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的『隔籬』,其實是可登大雅之堂的」。
為了令《消失的12守護》可讀度更高,Thomas找來研究語言學的文學博士邱健恩為書中所有對白作粵語正字翻譯,又加入廣東話用詞註解及文化介紹,「希望可以認真守護這種語言」。
■《消失的12守護》
出版人:吳嘉嶸
繪畫:鄺彬強
粵語翻譯:邱健恩
內容︰百貓村內的樂璇池,一天突然數以萬計的樂璇珠及12瑞獸都消失了,長老決定派出嘻嘻波出動尋回「失物」!嘻嘻波在途中遇上歲星——一個活潑生鬼的功夫小子,兩人決定一同踏上充滿精彩的冒險之旅!
定價︰$88
網上銷售點:luckycatland.com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