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台灣兒童權利推手林真美,翻譯其老師兼兒童學學者本田和子的作品《百年兒童敘事》,雖然中文版比原作遲了20年,但依然意義非凡。那是從「20世紀的兒童」說到「兒童權利公約」,把百年兒童史沉澱並且審視的艱巨工作,藉着成人觀照兒童的視角變遷,抽絲剝繭,透視出在永恆的拉扯中的兒童命運。
被成人利用的兒童命運
說穿了,兒童從不止是客觀存在,而是成人和兒童關係互動的結果——譬如說,殺嬰曾經是合乎道德的人口控制方式,兒童是提供勞動力的「小大人」,「增產報國」是戰時口號。到後來,「永遠的兒童」何時成為夢想一種?醫療進步如何改變兒童的命運?變身為「保護和教育的對象」的兒童該由誰負責?兒童在21世紀如何被數據化?他們作為「權利主體」的思考可曾真正扎根?
書中討論角度如斯豐富,小小專欄只抽取一個小節分享:「法西斯主義與兒童的大合唱」。
本田和子寫道:「法西斯主義對『童心』的利用非常巧妙。他們在兒童的樸素特質及健康野性上大作文章,把孩子們塑造成無畏無懼的勇敢戰士。另一方面,他們也經常將象徵純粹、被理想化了的『童心』,放到他們所揭示的目標,例如為了祖國這個目標,他們可以很輕易地動員孩子們全心全意的獻身。」
充滿鬥心的「無垢戰士」何止一例?書中列舉如下:
二戰期間,參加「希特勒青年團」的德國孩子,舉發猶太人和密告藏匿者的能力遠超大人……
日本孩子高唱「我日本乃神之國」,不少自願當少年飛行兵,以「戰死沙場」為光榮夢想……
文化大革命時,暴虐行止的紅衛兵大肆舉發學者專家,斷送了很多知識分子的性命……
點起家中那盞燈
本田和子以「洗心」而不是「洗腦」,來形容這些國家惡行,因為唯有孩子們年幼純潔的心靈,才是動員的最佳選擇。「只有一小部分的孩子,因為來自有批判性的家庭,父母基於良知暗中譴責國家政策,並藉由給予特殊的資訊來培養孩子有別於他人的判斷力。」
舉目無光時,更要點起家中的那盞燈。縱使多微弱。
最後容我引用真美的一句話:「而當我們都願意從兒童的視角出發,去瞭望他們的未來時,那每一個降生於世的孩子,也才有機會走出千年百年的魔咒,不再受到來自成人世界的任何一丁點的傷害……」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