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有讀者來郵問王師奶「豈有此理」是不是粗口?不知是何因由,700幾萬人唔問,偏偏「請教」小婦人。受寵若驚之餘,不能不厚着臉皮,向該署名阿Ron的讀者作三斤孭兩斤式的「指教」。
身分、語氣、氛圍影響詞語定性
「豈有此理」本身絕對不是粗口,至於應歸入哪一類則要細細思量,語氣好有關係,講者的身分也影響這詞的定性。王師奶曾在本欄寫過一篇題為〈你想你的孩子優雅嗎〉,事緣中大前校長劉遵義鬧學生是「小混蛋」,有專欄作者以「老混蛋」回敬。一個係大學校長,論身分,等同太學祭酒;一個係專欄作家,點都算係有三幾両墨水之人,一言以蔽之,是斯文中人,小混蛋、老混蛋的拋來拋去,成何體統?配以語氣、身分,小婦人列為邊緣粗口。若小混蛋、老混蛋3字出自樓上賣魚勝之口,不算粗口,應列入市井之語。市井人講市井語很正常,因為這是他們的共同語言,大學校長和專欄作家斯文中人而說市井語,罰打三十大板。王師奶這樣分析,讀者Ron同意否?
相信讀者Ron是一名長者,他說和3歲孫兒遊戲,孫兒舉手打爺爺,他衝口而出說了「豈有此理」這詞,兒媳對他說:「爸爸,這是粗口,說不得。」如果用粵語演繹「豈有此理」這詞,應是「邊度有咁嘅道理㗎」,好平和,好友善;如果讀者Ron突然給孫兒打臉,覺得尊嚴受損,何物小子,以下犯上,厲聲叱責「豈有此理,不分尊卑」,語氣、氛圍影響一個詞或一句話的定性。恭喜讀者Ron有一個好注重家教的兒媳,這個媳婦是俗稱ABC的歸國華僑,雖然過度解讀帶有憤怒之意的「豈有此理」為粗口,但她注重家庭用語的好意值得欣賞。
成人有責 以身作則
2013年有機構做調查,發現超過90%受訪教師反對教師講粗言,超過70%教師贊成將禁止粗言納入教師守則。王師奶贊成此議,教師應該以身作則,談吐斯文,否則學生有樣學樣,粗口滿校園,XYZ掩蓋了do re me fa sol,情何以堪?疫情關係,在TV Box揀古典西片看,不單《時光倒流七十年》對白純如蒸餾水,連牛仔片《龍城殲霸戰》對白亦乾乾淨淨,不單主角加利谷巴沒有半句粗言,連飾演賊匪的亦無一句粗獷語,那真是優雅的年代。今日入影院,片中所有角色,粗口如水銀瀉地;走在街上,「仙樂」飄飄處處聞,XYZ聲聲入耳,避無可避,這是一個趨向下流的年代。
每一個成人都有責任以身作則教導下一代,作為長輩或人所敬重的知識分子,更應注重一己言行,因為你是兒童及年輕人的榜樣。「豈有此理」這詞出自《南齊書‧虞悰傳》,並非粗口,但講者的語氣、態度會影響詞意,慎之慎之。王師奶謹拋一磚如上。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wongszelai@yahoo.com.h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