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股、找廠商、銷售一腳踢 中學生開「公司」 集資製環保膠遮

文章日期:2021年06月01日

【明報專訊】相比起Emma,保良局李城璧中學一班學生的創業之旅就更刺激和精彩,他們不單成功「上市」,更集資投產一把由膠樽重塑的環保雨傘,而且銷情十分理想,短短7個月,總營業額便有近6萬元,還在青年成就香港部(JAHK)舉辦的青年創業活動中,橫掃多個獎項,包括「全年JA最佳學生公司」冠軍及「最佳商品獎」冠軍,成績驕人。

去年10月,李城璧中學10個中四及中五學生,自組班底,並成立「學生公司」Unbounded,參加「JA學生營商體驗計劃」比賽,希望一嘗創業滋味。但究竟「公司」要賣什麼產品呢?10個年輕人費煞思量。直至有一天,他們在學校小賣部的垃圾桶內,看到一大堆被廢棄的蒸餾水膠樽,當日又正值下雨天,於是靈機一觸,想出把膠樽重塑成一把雨傘。

膠樽重生 織成雨傘布

Unbounded的CEO、中五生吳嘉瑩解釋,Unbounded是一間宣揚減少使用塑膠、倡議環保的公司,而「絕.膠遮」的原材料,正是利用回收得來的膠樽製成,「把膠樽打成碎膠粒後,再重組成線和線卷,繼而織成布料,最後利用這些布料製雨傘布」。她補充,一把雨傘約需要14個膠樽製成,因此「公司」同時承諾,每賣出一把雨傘,即捐贈14個回收膠樽予生產商,為環保多出一分力。

校內招股 反應踴躍

意念夠創新,但還得要有資金才能成事,於是Unbounded在學校招股集資,「我們定價每股50元,每人最多認購2股,而每個家庭最多10股」。銷售總監、中五生謝頴樂笑言,招股反應很踴躍,出現超額認購的情况,但奈何比賽規定,每間「公司」最多只可集資13,000元,因此抱歉不能讓所有同學都成為股東。

這班商場新丁都有修讀商科,但始終缺乏實戰經驗,「傾生意」時便遭遇不少困難,同樣是念中五的財務總監易文儁指出,最困難是找廠商生產,「不停cold call、send email,但很多都推卻我們,甚至不回覆,一來是訂量太少,一般最少都以千把為單位,我們只訂500把;二來因為我們要求用環保物料,不是每一間都生產得到」。幸好,最終獲一間廠商「破例」投產,「絕.膠遮」才可以順利面世。

不過,當市面的伸縮雨傘幾十元有交易時,「絕.膠遮」卻以每把120元發售,定價進取。中五生兼營運總監李悅怡表示,這是因為投產量少,推高了成本,「所以我們賣的是背後的環保概念、增值服務,包括另加30元可得到『Umbrella Care』售後服務,雨傘有問題就包維修、包更換」。易文儁不諱言過程「勁驚」,「『公司』的資金其實得13,000元,但總成本用了30,000多元,如果滯銷的話,那我們10人就要『上身』,共同承擔虧損的金額」。

回報率達100%

然而,企業家正是要有冒險精神,而且面對困難,要懂得靈活應變,Unbounded後來改變銷售策略,把目標顧客擴大至校友、家長甚至公眾,最終售出逾480把雨傘(餘下作「Umbrella Care」更換服務),成功套現逾58,000元,不單封了「蝕本門」,每名股東更獲100%回報,絕對跑贏大市!難怪李城璧中學經濟科教師袁啟新大呻「執輸蝕底」,「本金50元,回報又50元,回報率這樣高,可恨我只獲派兩股」!

書本理論得以實踐

雖然比賽活動告一段落,Unbounded亦已在今年4月中清盤,但為學生帶來的經驗,卻是終身受用。其中易文儁便分享道︰「我讀BA(商業分析)的,以前覺得這科『好廢』,只是背理論,但經過今次創業,發現書本所講的營銷理論、策略,其實真的可應用出來,親身感受去學,跟死背書,效果截然不同。」而袁啟新亦喜見學生提升了自學能力,「通過今次活動,『自主學習』不再是一個口號,不單是做生意,細微至如何設計海報、怎樣寫電郵跟海外廠家溝通,都是同學自己主動找資料去學去做的。另外,也明顯見到大家的自信心加強了很多」。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8期]

相關字詞﹕雨傘 膠樽 環保 創意 JA學生營商體驗計劃 保良局李城璧中學 創業教育 親子話題王 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