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拼圖:幸福家庭從溝通開始

文章日期:2022年02月22日

【明報專訊】相信每個人都希望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一般家庭不和的主要原因是溝通不足或溝通不當所致;相反,良好和緊密的溝通是家庭團結的關鍵。當家人之間能適當地表達內心想法、感受和對家人的關懷,誤解便會隨之減少,家庭關係也變得更為親密。

溝通非說服對方 避用極端言詞

溝通的第一步是「聆聽」。有些人在「聆聽」時,心裏總是想着如何說服對方。這就像父母和子女意見不一時,即使父母有「聆聽」子女的話,有時也會帶着「我是父母,食鹽多過你食米」的想法去說服子女聽從自己。其實父母背後的原意善良,都希望為子女着想,可是權力不均的溝通有礙平等的交流,最後亦未必達至溝通的本意。

辯證行為治療是一門心理治療法,被認證有助促進家庭成員間的溝通。此治療法提倡溝通是需要達至「中庸之道」,先放低「說服對方」的想法 —— 有時我們未必同意對方的立場,但可以嘗試尊重和了解對方的觀點,這並不代表自己妥協,而是認同大家的想法都同樣重要。在溝通過程中避免使用極端言詞,例如:「總是」、「永遠」等。

多角度思考 營造優質家庭時間

練習從多角度思考 —— 想想為何對方會有這樣的想法。例如:「為何子女會想跟朋友外出到晚上12時?」「是難得有朋友生日?是希望融入朋友圈子嗎?」請緊記沒有絕對的 「對與錯」。

嘗試多點表達自身感受 —— 多說「我覺得……」而少表達「你應該……」例如:「我擔心你安全,想你晚上12時前回家」,而避免說:「你應該早些回家,不應該讓家人擔心你。」

除了以上的溝通技巧,大家可以在周末或放假時營造一些優質的家庭時間。例如在一星期內選擇特定時間,放下工作和手機,專注地和家人在家一起看電影、品嘗美食、傾談等,以促進彼此關係。

在香港家庭福利會(家福會)「香港家庭幸福指數」調查中確立了影響家庭幸福的6個範疇,分別是:(1)家庭團結、(2)家庭資源、(3)家庭健康、(4)社會連繫、(5)社會資源和(6)生活平衡。要達至家庭幸福,「家庭團結」非常重要。期望每個家庭成員有效運用溝通技巧,令家庭關係更鞏固。

參考文獻

〈臨牀心理師:「辯證行為治療」如何協助高危險、複雜型個案?〉

Rathus, J. H., & Miller, A. L.(2015) DBT Skills Manual for Adolescents The Guilford Press

文:吳熙恩(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85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