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原生家庭是親職協作中的關鍵。
夫妻的原生家庭,即二人原本成長和生活的家庭。普遍人的原生家庭有父親和母親,有些則有兄弟姊妹。在我們整個成長歷程中,或多或少都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影響當然有正面,有負面。但究竟原生家庭是怎樣影響家庭中夫妻的協調?作為太太,我們又怎樣在當中取得平衡,以致父職、母職之間可以在家庭中彼此協調呢?
「你阿媽由細到大都係咁,似足你阿婆!」
「你睇下你阿爸,佢細個係咁,無進步㗎!」
在子女面前,夫妻唇槍舌劍,祭出長輩,在家庭裏不時發生。乍聽有點刺耳,但細心思考,又好像有道理。丈夫看見我的同時,亦看到我的原生家庭。
心平氣和切忌人身攻擊
我和我的另一半來自兩個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成長背景和對事物的看法,我這樣想時,才會用心去了解他。
很多時候兩個人相戀,未必有太多時間了解彼此的原生家庭,直至結婚、生小孩子,再需要彼此的父母照顧小孩時,才會突然對另一半恍然大悟,有些人甚至弄到「懷疑人生」,覺得對方不再是適合的伴侶。
兩人成為一體,有種想另一半像自己的傾向,想別人隨自己的意念而行,忽略了別人也是獨特的個體,來自另一個家庭。要令父母有良好的親職協作,首先要了解你的另一半,嘗試代入他的原生家庭去思考。
最近,我和先生討論:女兒什麼年紀可以單獨外出。
我分享:「大約中學我便放心。」然後先生露出極度驚訝的表情:「我8歲已經第一次落街。」中學太遲還是8歲太早?不。沒有批判。那只反映我們二人兒時的經歷和原生家庭的做法有所差異。
這個時候,便需要大家心平氣和說出自己的觀點,互相溝通,才會達成共識,而不是人身攻擊。
尊重不同家庭差異
作為太太,我明白到丈夫的過去,會試着從另一角度去了解和包容。發現自己和另一半不同是第一步,之後我才有心靈空間去盛載差異。無論有多不同,要尊重自己和對方是出自不同核心家庭。尊重差異,就是避免言語間有傷害的說話。說話是溝通的橋樑,也可以是傷害夫妻關係的武器!
文:馬舜潁(維護家庭基金網誌作者)
作者簡介﹕由一群撐爸爸角色的父母共同寫作,記錄他們怎樣在孩子生命中,築起爸爸形象。好爸爸中心由維護家庭基金設立,深信每個孩子需要好爸爸;爸爸角色可由夫妻共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8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