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提案:幼兒使用電子屏幕的法則

文章日期:2022年06月07日

【明報專訊】持續兩年多的新冠疫情,學童在家學習,以及使用電子屏幕的時間有增無減。如果學習者是6歲以下的幼童,家長要特別謹慎,因為幼兒若使用電子產品不當,將會對他們的身體、語言能力和個人成長造成不良的影響。在身體方面,小朋友長時間近距離觀看屏幕,用眼過度,會使他們的眼睛和控制晶體的肌肉經常處於繃緊狀態,令對焦不準確,導致短暫或長期近視。兒童在屏幕前久坐不動,運動量不足,也會延緩體格的發展。根據衛生署在2021年9月的建議,家長應盡量避免讓2歲以下的幼童接觸電子屏幕產品,2至5歲的兒童,則應每日限制在1小時內。在使用時,家長亦要注意子女的眼睛和屏幕之間的距離,手機應多於30厘米,平板電腦則應多於40厘米。另外,每20至30分鐘要小休一次,讓小朋友望向遠方景物以放鬆眼睛肌肉。

長看屏幕 不利培育思考、社交技巧

0至6歲是兒童發展的黃金期,其語言能力發展也步入讀寫萌發的重要階段。以看卡通片為例,屏幕上色彩豐富及無休止的連續畫面,往往令幼兒的思緒只被畫面內容帶動,減少了他們主動運用大腦思考的機會,這將不利於培育思考、組織和表達能力。其實,無論小朋友使用智能電子產品學習或消閒,家長也應盡量陪同,並從旁解釋內容和教學點,以及多向孩子提問,從而刺激他們思考,以提高學習成效,也可防止他們接觸網上不良資訊。

在個人成長方面,幼兒觀看屏幕的時間愈多,與其他人練習社交和溝通技巧的場景便愈少,向朋友打招呼或與人交談時保持眼神接觸等社交技巧也派不上用場。為了增加小朋友與人面談的機會,家長宜多跟子女討論共同觀看卡通片或短片的內容,鼓勵他們表達想法,促進親子溝通。

在2020年,香港大學聯同數間大學曾就本地家庭及幼兒使用電子產品的情况發表研究報告。當中指出,父母過度使用電子科技產品,跟子女的心理及社交障礙有直接關係。這可能源於家長專注使用電子屏幕產品時,分散了他們對孩子的關注度。同時,如小朋友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等同減少了一家人作其他親子活動的時間。由此可見,如果家長希望子女善用電子產品,首先要以身作則,不要時常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機瀏覽資訊或社交媒體、追看電視劇或電影等。

規定時限 夠鐘前預告忌即落閘

此外,我會建議家長制訂以下管教子女的策略:一、家長與子女共同制訂日常作息時間表,預先規劃學習、遊戲和休息時間,讓子女按着時間表行事,有規律地作息。二、如果必須讓幼兒接觸電子屏幕產品,家長便要規定時限和次數。但家長注意不要在限時完結時,立即拿走子女手上的電子屏幕產品,因為這是引致雙方爭執的常見原因。較佳的做法,是在限時快要結束前,先給子女預告,讓他們有心理準備,並請他們盡早完成遊戲任務或儲存進度,隨後自行放下裝置。三、訂定目標及規則,例如進餐時全家不准開着電子屏幕產品,並要求其他照顧者 (例如祖父母及家傭)貫徹執行,切忌標準不同,以免孩子無所適從。四、培養子女建立「非電子屏幕活動」的嗜好,包括桌上遊戲(如象棋、拼字遊戲)、球類活動(如羽毛球、足球、籃球),以及戶外活動(如踏單車、遠足、游泳)等,讓他們明白,除了電子產品外,還有很多既有趣又有益身心的活動可以參與,長遠亦有助避免子女沉迷於電子產品或網絡。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吳婉婷(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及學習領導學部講師)--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為本港主要師資培訓機構,致力對本港教育政策與發展作出貢獻。專欄內容由學院學者及導師(包括言語治療師)提供,分析教育問題,破解迷思。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0期]

相關字詞﹕名人KOL 親子筆陣 吳婉婷 教育提案 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