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維特:社交短板在WhatsApp

文章日期:2022年06月14日

【明報專訊】網絡社交,大多數人都能心領神會。但有一些孩子,即使面對面也不習慣察看他人感受,隔着屏幕就更困難。

亞氏保加孩子的同理心一般較弱,又或沒興趣(即使有能力)關顧他人感受。我大仔4歲時確診,小學時因我和老公刻意製造機會,助他交了幾個好友,社交問題不突顯。他狀况溫和,我很少視他為特殊的星兒。

他沒有和朋友一起升中,中一過了大半年仍未交到朋友。對此我不特別擔憂,畢竟小學時他省卻了友誼起動的工夫,如今自力耕耘,當需慢慢摸索。種瓜得瓜,他不喜鑑貌辨色、常出言不遜,自是容易孤離。每個人自有成長的過程,我默默靜待他的變化。

有時,也會發生我想像以外、又確切反映阿仔特質的事情。話說我們一直沒為他出手機,但月前我從其他家長得知,同學會用WhatsApp緊密聯繫,老師也加入某個班群組。再三考慮後,我決定出卡不出機,讓他用電腦版WhatsApp來往信息。

阿仔不為此雀躍,反說不想花時間看沒意義的閒聊。我雖同意過量的閒聊可以很擾人,但也告訴他,透過社交媒體保持聯繫,是群體生活的一環。於是,阿仔開始以非活躍的姿態加入新天地。

有天,我赫然發現阿仔的頭像是憤男公仔,加一個大字「滾!」;而自我介紹中,寫了類似「我是耶穌之子,容許你向我求助」。他一廂情願地以為人人都會覺得很搞笑,不明白這如同喝令他人滾蛋、自認為高人一等,可招來很大反彈。我說,知道他嫌「好人」形象悶蛋,但只有老友才會明白他在搞笑,不熟悉他的人會覺得傲慢、乞人憎。

欠同理心只看「實效」

後來,難得有一個同學主動私信阿仔。事緣全班只有他倆遺失了某工作紙,同學問阿仔有否補領,阿仔只答了一個「無」字就沒下文。雖然對方沒說清楚,但推斷他們都忘了在周末假期前補領工作紙。我提阿仔告訴對方,周六他會回校補英文順道取工作紙,到時可影相傳給對方。但阿仔說,或者同學會自己回校解決,而即使他影相,對方家中也未必有打印機。

他覺得毋須跟同學講多兩句,是因為從「實效」來講,他相信對方總有方法解決,毋須幫手。我隨即曉以大義,教他不能只看表面實效,更重要是底層的信息。主動提出幫手是一種善意的表達,代表重視對方的感受和需要、視他為隊友,長遠有助建立友誼。阿仔最終聽從我的建議,對方幾乎是即時回覆,請求他影相。我遂告訴阿仔,那同學一開始就想拜託你了。我又順道講解,只讀不回與適度回應,會分別予人什麼感覺……

他讀幼稚園時,曾形容巴黎恐襲為「搞笑」,原因是有一個爸爸為了尋找正在巴黎旅遊的兒子,打了逾百通電話。阿仔雖知道那人想確認兒子的安危,情感上卻無法理解他的緊張,因為阿仔只看「實效」:「只要看那人最終有沒有回來,就知道他死了沒有,何需打電話呢?」

我重提舊聞,問今天的阿仔作何感想。事隔7年,他的同理心加強了,覺得打電話搵仔是人之常情,但仍認為「只需隔兩個鐘打一次電話就夠」。理解別人感受的修習仍在持續,只是多添了網絡社交的元素。而我提醒自己,信任他會按自己步伐慢慢成長。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葉杏麗--思想與感情澎湃的兩子之母。明白要令身邊人幸福,得先讓自己幸福。盼能活出愛中無枷鎖的真諦。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1期]

相關字詞﹕同理心 亞氏保加症 親子筆陣 名人KOL 葉杏麗 媽媽維特 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