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次跟讀者介紹了不同的「思想陷阱」,包括災難化、個人化和絕對化。思想陷阱之所以為「陷阱」,乃因為它們使我們在思考身邊所發生的事情時扭曲失真,容易產生不必要的負面情緒。當孩子出現由「思想陷阱」引起的負面情緒時,除了安撫,也需要調節想法。今回先跟大家拆解「災難化」陷阱:
情况一:「唉,今次小測只有70分,大件事喇,我可不是讀書的材料,一定不能夠升讀好的中學,又升不上大學,我再無將來了……」孩子因為一次的小測表現未達預期,就無限放大至自己的將來,甚至是以後的人生災難;
情况二:「今次慘了,英文堂時不懂得回答老師的問題,老師一定會覺得我很差勁,又好懶惰,老師以後一定會覺得教我都無用,以後我的英文都會十分差了……」孩子因為一次表現欠佳,就無限放大地推測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更認定別人以後都會負面地看自己,以後就再無法「翻身」。
先安撫情緒 引導換位思考
家長不妨參考以下的辦法去幫助孩子,擺脫「災難化」思想:
1. 先安撫孩子的情緒,心情稍為平靜下來才認真處理:「爸爸媽媽見到你很擔心,因為你認為小測很重要,所以你會緊張。爸媽陪住你,一齊慢慢深呼吸。」
2. 當孩子稍為平復,家長可以開始跟孩子想像,當類似情况出現在其他孩子身上時,他們會有什麼反應:「我留意到當明仔認為自己表現欠佳時,他會覺得今次可能未夠努力,下一次會再加把勁,表現就會再好一點。」「明仔今次身體不適,康復後表現就會變好。」
3. 當孩子開始明白,事情發生在其他孩子身上,可能有其他相對較理想的發展時,就可以引導孩子想,究竟「災難」、「失手」有多大的機會延續呢?「似乎今次的表現,有可能只限於今次,不等於日後會再發生。」
4. 再引導孩子想,自己可能有什麼可行的行動去「滅災」,例如與孩子一起調整日常的作息及溫習時間表(對自己)、向老師請教求助等(對別人),不論是對內或對外,均向「自己可以試什麼去改變」的方向想。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http://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