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圖書館是推廣閱讀的好地方,但如何藉着閱讀,進一步帶動學生自主學習呢?有小學特別設計多元化的跨學科閱讀計劃,讓學生認識「多變的地球」,今次學校摒棄了往常看龍捲風、海嘯等影片,反而找來化石收藏家為學生講解古生物的基本知識,提供化石標本導賞,同時展出相關書展。讓學生看得通,又摸得着,真正感受到地球數億年的歷史變化。
文︰陳真紀
「咚咚咚——梆梆梆——砰砰砰」此起彼落的敲擊聲,正是從一群嗇色園主辦可銘學校(下稱可銘)的學生手中發出。他們全神貫注地對着一塊石頭,左敲敲、右鑿鑿,到底在幹什麼呢?原來他們正在參與校方舉辦的跨學科閱讀計劃,體驗做個小小考古學家,挖掘石頭藏着的寶藏!
認識寶石來源 親手製作水晶手鏈
可銘舉辦過不少跨學科閱讀活動,圖書館一直扮演着重要的支援角色。今次藉着常識科「多變的地球」一課,教師不再是給學生們觀看龍捲風、海嘯、地震等影片,而是從美麗的角度認識地球。是次「地球探索之旅——認識化石及礦石體驗日」,涵蓋中文、英文、常識、視藝、IT、圖書共6個學科,活動包括以顯微鏡連接電腦觀察沙漠玫瑰晶體,認識寶石的來源並親手製作一條水晶手鏈,近距離欣賞和觸摸古生物化石及礦石等,學生既可吸收課本知識,更可主動探究其他領域,達至全方位學習。
活動策劃統籌人兼圖書館主任董雅詩表示,圖書館的閱讀推廣不限於圖書,還能支援學科學習,「我們可透過書展、展板內容、延伸活動,增加同學的知識點,銜接將來中學的課程。例如今次活動介紹的晶體與理科相關,這便是STEM的延續」。
化石收藏家提供導賞
為了深化主題,校方還邀請了化石收藏家吳愷霖(Edmond)為學生講解古生物的基本知識,又提供化石標本導賞,學生由化石的形成開始了解地球古生物,不單可近距離觀察,甚至有機會觸摸真的古生物化石,感受那數億年的地球歷史。
自小對古生物着迷的Edmond,一直致力推廣古生物及化石,曾於多間學校及機構舉行講座,亦不時主理工作坊,希望有興趣的小朋友接觸到相關知識,尋找到自己理想的職業方向。董雅詩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學生了解相關職業,「正如現時常強調的生涯規劃,考古牽涉了古生物學家、考古學家、地質學家、歷史學家等,若同學有興趣的話,日後可考慮修讀相關課程」。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