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飯桌很多時都是父母和孩子的角力場,有些小朋友吃飯不專心,往往待飯菜涼了仍然未吃完;有些則重度偏食,家長或工人姐姐每日要想「今晚食乜餸」已經很頭痛,還未計如何哄豆丁食菜、食魚保持均衡營養!
飯餸要好味 吃飯要有氣氛
自回復全日制,小學生需要在校午膳,有些家長覺得「甩難」,因為終於有老師逼子女食菜、食肉或者食多些。有些家長如我,則要開始心理輔導孩子。事緣剛開始全日制一星期,兒子每天哭着回家,說飯盒飯餸太多,但老師勸學生要盡量吃完。一向胃口細但又不敢逆老師意的他,就硬着頭皮吃完,還說試過吃到想嘔。最初我覺得是兒子未習慣,由他自行處理,但回家哭了2天、3天甚至4天,終於決定與班主任溝通一下,她表示希望小朋友發育時期能吃多一點,若吃不到也不勉強,無謂給自己壓力。
今期的封面故事,正是講如何令小朋友開心食飯。採訪當天,本想看看有沒有小朋友在「捱」飯盒,卻看到大部分小朋友都食得開心。相信除了飯盒要好味,吃飯氣氛也很重要,這正正是學校需要思考的課題。
此外,便當達人媽媽Kelly的分享也很實用,例如怎樣增加孩子對食物的興趣,引入他們不喜歡的食材等。這些都是媽媽的小智慧,打算為子女做便當的家長,希望都能參考箇中貼士,不再因為怕麻煩而放棄親手給子女準備午膳的想法。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