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導航:「家」多一點愛——冰山下的心聲

文章日期:2023年04月18日

【明報專訊】「為什麼弟弟那麼難教!不能乖一點嗎?」

「哥哥真的很乖,從不會令我擔心,為什麼他就不能像哥哥一樣聽話呢?」

「每次收到學校電話,我都會很恐懼不敢接聽,因為估計到一定又是弟弟闖禍了。」

一名家長正在社工室,向我訴說着她對於管教孩子的煩惱。

她是一名家庭主婦,家中大小事務都希望安排得妥妥當當,尤其對兩個孩子更是照顧得無微不至。然而,對於如何管教就讀小四、患有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的弟弟,她感到十分苦惱。

弟弟非常好動,在課堂期間常會自行離開座位及騷擾鄰近同學,在家中也需要媽媽督促才能完成功課。過往班主任多次聯絡家長跟進弟弟的狀况,每次媽媽都會感到很大壓力和不耐煩,回家後更會責罵弟弟,令母子關係漸漸惡化。

「我真的不知道應怎樣做,以前照顧哥哥從來不需要花如此多精神。而且丈夫常抱怨我為何不用上班仍未能照顧好孩子,彷彿他們所有的行為都和我有關,他們的學業和行為就像我的成績表,如有任何過錯都是我一個人的責任。」

孩子頑皮=媽媽失職?

呈現於人前的情感,就像浮於水面的冰山;然而水底下其實潛藏許多情緒和想法,往往最容易被忽略。在媽媽的分享中,我們能發現弟弟比較難管教,固然令她無奈及不耐煩,但背後更包含了丈夫對自身的期望、兄弟間的比較,孩子的行為就像她的「成績表」,孩子不乖彷彿是她「管教不善」的責任。

經過數次與社工對談,媽媽漸漸敞開心扉,反思慣常以責罵的形式要求孩子配合,這種溝通模式長遠會影響親子關係;尤其在孩子踏入青春期後,很大可能出現反抗或拒絕配合等行為。作為家長,有沒有一些有效方法鞏固親子溝通呢?

正面的親子關係是維繫家庭幸福重要的元素。美國治療師Gary Chapman歸納出「5種愛的語言」,家長們不妨參考,嘗試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一起實踐吧!

1. 肯定鼓勵的說話

孩子面對困境時,家長可多體諒其困難並給予支持,使孩子明白到父母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而且自己有能力把事情做好,從而建立自信心。父母雙方也可多溝通並分擔照顧孩子的責任,多欣賞伴侶在這段家庭關係的付出。

2. 適切的身體接觸

生活中充斥着各種壓力,不妨透過牽手、摸頭、擁抱等方式,讓雙方感受到被愛,更能促進親子間的親密感。

3. 精心的時刻

家長可為孩子精心安排一些家庭活動,例如假日野餐、遊玩,簡單如與孩子一起讀故事書,也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及關注。

4. 花心思準備的小禮物

孩子們都喜歡得到禮物和嘉許,家長可與孩子訂立一些學業或行為目標,當孩子達標便送上小禮物,提升成就感。

5. 愛心服務的行動

面對學業、社交等日常課題,孩子有時候會主動向家長撒嬌,希望得到關注。家長可煮一頓孩子喜歡的晚飯來打氣,這些小行動都能讓彼此感受到愛護及關懷。

文:麥俊源(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乃本港主要提供家庭服務的非牟利福利機構,致力推動和諧家庭關係,服務範圍包括綜合家庭服務丶兒童照顧服務丶綜合靑少年服務,長者及社區支援服務等。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5期]

相關字詞﹕親子筆陣 名人KOL 香港家庭福利會 多元導航 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