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途有「理」:運動與精神健康關係密切

文章日期:2023年04月25日

【明報專訊】於英國留學期間,不知為何逢星期三下午不用上課,而學校鼓勵學生做運動。直至日漸年長,我才得悉箇中的因由及知曉運動的無數好處。尤其當我看見疫情對社會的影響,更令我感受到運動對兒童和青少年的神奇力量。

比賽過程學控制情緒

曾有家長向我哭訴他的小兒子3歲時「人見人愛,車見車載」,但當恐怖的新冠病毒降臨後,他的小朋友被迫困在家中,終日埋頭上網課,所有體育活動都被暫停,令到他的情緒大變,很容易發脾氣及大哭,甚至尖叫,變得不懂得與別人相處,非常自我中心。我亦問過一些小學生,如何於網上上體育課?答案是考一考國際乒乓球賽的規則或乒乓球的顏色等,基本上沒有太多活動身體的機會。3年來的困局使學童除了體重增加,情緒更加大變!

運動對兒童的情緒及社交有重大的影響。例如在比賽的低潮能控制情緒以免影響大局,保持正面的競爭心態;採取不同策略去取勝時能提升認知功能,有助課堂學習;在比賽膠着時可訓練孩子學習解決困局,從而增強自信及提升自我形象。定期的運動訓練能令孩子的生活變得有紀律。

某天聽到收音機訪問一名外籍神父,他講解英國每星期三下午放假的由來。他們深信運動除了帶來健康,最重要就是學習接受失敗,明白到有時候付出努力也未必有相對的回報。運動的過程中,我們可學習與人相處、放下自我,當學懂體諒和關心隊友時,默契便會隨之而來,這便是運動精神。

十優狀元緩步跑放鬆身心

多年前曾有一個有關如何成為十優狀元的電視訪問,當年的十優狀元分享,分配運動和溫習的時間是其中一個成功的關鍵所在,一面倒溫書並不能達到最理想的效果,人亦會處於繃緊的狀態,只需15分鐘緩步跑,便能令他應付考試的情緒更加穩定、更得心應手。

我很讚賞身邊的至親好友,在疫情下,不論工作如何忙碌,壓力多大,都盡能力安排室外室內的運動給他們的子女,上山下海,即使最簡單到屋苑公園鬥快行石春路,亦可玩得不亦樂乎。

疫情受控,一切回復正軌,希望所有家長和小朋友都能在百忙中抽空做運動,感受一下運動的神奇力量,祝大家身心健康!

(感謝物理治療師郭二鳳和區美娟協助修訂本文內容)

文:范穎雅(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

作者簡介: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內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6期]

相關字詞﹕親子筆陣 精神健康 運動 童途有「理」 范穎雅 童途有理 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