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除了記憶方法,溫習態度也是成敗關鍵。但偏偏考試殺埋身,往往是「皇帝不急太監急」,家長比子女還要着緊。究竟可如何提高孩子的溫習意欲呢?
註冊心理學家程衞強(Victor)說,小朋友之所以有「懶懶閒」的表現,很多時都跟日常親子互動有關。據他觀察,不少家長也慣於過分幫忙子女,例如每早替他準備好校服、做功課前則拿好文具等,「當他在生活自理上,毋須自己打點,某程度上,會形成依賴習慣,那面對測考溫習,亦同樣會抱『你會替我預備好啦』的心態」。
因此,若想孩子能自動自覺溫習,長遠來說,必須從生活入手。「要因應小朋友的年紀適當地放手,培養基本的自理能力,甚或分擔少許家務。」Victor指出,通過這些訓練,可令小朋友知道,他是需要負起個人責任的,包括讀書。以下3個小貼士,有助提升小朋友的學習效率,暫解家長燃眉之急!
1.配合專注力
家長要按小朋友的專注能力,設計合適的溫習時間表。假如他的專注力只得10分鐘,那就溫習10分鐘,然後給予小休,「家長或有迷思,很想孩子溫習完一整課書才讓他休息,但這可能已經超出他的能力」。若小朋友肉體坐着,但「靈魂出竅」,亦只是「磨爛蓆」,這會令他愈來愈討厭讀書,也欠缺成功感,導致專注力進一步倒退。反之,按部就班,專注力是可逐步提升的,「最初可能溫習10分鐘便需要小休,但當小朋友的專注能力慢慢提升,就可遞增至溫習12分鐘、15分鐘、20分鐘才休息」。
2.溫得快 獎休息時間
用「愈快記入腦、愈多休息時間」的獎勵遊戲,提升孩子的溫習效率和效果。舉例孩子只有20分鐘專注力,便要小休5分鐘,但假如他透過自身努力,用18分鐘便溫習好或做完補充練習,亦通過覆檢,那餘下來的2分鐘,便應該一併撥入他的小休時間,即合共獲得7分鐘的休息時間。藉着這些互動,讓小朋友明白,通過集中精神溫習,可爭取更多的休息時間。
3.運動助學習
小休時,切忌讓小朋友打機、滑手機、看電視,否則會影響他的專注力,也較難重新集中精神再溫習。這短短幾分鐘,建議做一些簡單的伸展運動。而幾節小休後,家長可給孩子一個30至45分鐘的大休,其間不妨做一些大肢體的運動,例如到公園跑步、打羽毛球、踢足球等,因為研究發現,運動與專注力是成正比的,假如小朋友有足夠的運動,他的專注力和學習成效會更佳。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