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開心時間過得特別快,莘莘學子又要準備和暑假講拜拜了!開學的大日子臨近,小朋友除了要預備好新皮鞋、新書包和新文具,最重要的,還是要預備好心態。不知有否家長像我,總喜歡在新學年為子女訂立新目標呢?不過,聽罷資深生命教育工作者陳志耀(Tommy)在今期封面故事分享的一席話後,才驚覺原來自己只是空有目標,卻欠缺執行技巧,怪不得我兩母女十居其九的所謂目標,往往都是無疾而終,真的罪過,要好好檢討和反省啊!
Tommy在訪問中,也帶出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假如家長給孩子所訂的目標,是關乎學業的,就要切記,是否達標只看過程,並非結果,「如果說好未來一學年,小朋友每天都要閱讀3篇中文文章,以提升語文能力。若孩子每天都有看,那就已經是成功達標了,儘管他最終中文科的成績都是不及格」。他補充,當孩子已經很努力,但成績也未如理想時,家長應該嘗試拆解箇中原因,再找其他方法幫他去進步,而不是指小朋友不達標,這樣,只會動搖他的信心。
不鼓勵採「利誘」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Tommy說,針對一些動力極低的孩子,家長初期用「利誘」方式,誘使子女願意踏出第一步,這是無可厚非的,但長遠並不鼓勵這樣做,「讀書是他的責任,他只是完成自己基本要做的,卻得到獎賞,甚至被捧上天,這是不合情理的」。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