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來,小朋友運動的機會愈來愈少,筆者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疫情期間的社交限制及停課,令孩童外出的機會不多。另外,孩童沉迷網絡電子世界,不惜犧牲外出活動的時間。第三,不時出現的極端天氣令家長對戶外活動卻步。然而,坐着、困着,對小朋友身心發展,畢竟是弊大於利。
家長學導賞技巧 安排路線
筆者間中會帶領本地社區導賞,建議家長可因應自己家庭的情况,一家大小或邀約多一兩個家庭,共同於周末、周日設計一些幾小時內可完成的社區探索活動,刺激孩童的身心發展之餘,又能增進知識。
家長可先嘗試自行(或全家一起)參加一些本地遊,以累積經驗及掌握一些基本資料與導賞技巧。例如參加水務署主辦的「滴滴遊蹤深導行」或 「前深水埗配水庫」等免費導賞團,都是很好的選擇。之後,家長可以進而參加現時各區舉辦的「導賞員訓練班」,學習導賞知識和技巧。取得經驗及掌握路線設計的技巧後,就能在不同天氣下安排適宜的戶外和室內遊路線。
正式出發前,家長宜先與小朋友商量,決定地點及主題。設計路線時,可鼓勵小朋友自行上網搜尋資料,或由家長就小朋友的學習需要決定行程,最好把行程時間限制在3小時內,而重要景點則不超過7至8個。考慮行程時,建議同時安排返家時的交通,避免駕車,讓小朋友體驗生活。
配合學習或興趣制訂主題後,家長可以準備一系列問題,甚至是親子分享,總結探索成果。以家居所在的社區作首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途中可特別留意地名、街名、社區設施安排及相關的地區發展故事與種種傳說,亦可順道品嘗特色美食與購買手信。
尋孫中山足迹 看油尖旺演變
家長可能會問哪些社區適合親子探索?筆者有3個推介。第一,中上環區可展開中山先生足迹、金融地標或醫療之旅。第二,可閒逛油尖旺區,了解新舊社區的交接和演變,亦可走進平時路過卻不曾踏進的地方,在舊式街道攤檔流連與購物,或趁機與部分檔主聊天。最後,可以在深水埗區發掘南亞少數族裔的足迹,同時可遊歷玩具街及新亞書院舊址認識昔日香港,更可在幾代老店內歇息及閒聊。
現時在網上尋找社區相關資料及故事都很方便。只要家長事前做好篩選和整理,訂定行程時不要加插太多目標、具彈性,就可以設計一次或多次具知識趣味於一爐的親子活動。再進一步,更可以讓小朋友給長輩或其他小朋友策劃導賞團,令小朋友搖身一變成為「社區大使」,又可訓練他們領導及說話技巧,一舉多得!
文:黃偉鴻(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講師)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
http://www.facebook.com/FEHD.EdUHK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