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對很多孩子來說,「貧窮」是十分陌生的名詞,在物質豐富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更是很難去想像,「貧窮」究竟是什麼的模樣。事實上,貧窮離我們只是咫尺之遙。翻查資料,根據《2020年香港貧窮情况報告》,香港貧窮人口達165.3萬,以香港人口有748.2萬計算,即每4.5個港人便有一人屬貧窮人口。
坊間的繪本琳琅滿目,不管是故事繪本、知識繪本,抑或是寓言繪本、生活繪本,題材和內容包羅萬有,十分引人入勝,插圖更是生動可愛,鮮艷奪目,成功俘虜了眾多幼小讀者的心。可是,在繪本世界中,以反映社會實况為題材,教孩子去認識和關懷弱勢,從而培養同理心的作品卻不常見。
物質匱乏 激發想像力
由Kate Milner創作的英文繪本It's a No-Money Day,單看書名已頗為震撼。繪本以兩母女為故事中心,她們留着短髮,穿樸素的衣服,住在破落和狹小的房子,家徒四壁。小女孩因為肚子餓醒了,無奈打開廚房櫃子,卻是空蕩蕩的,只放着一個原來裝着麥片的空盒子和一塊白麵包。幸好,媽媽不餓,把僅有的麵包留給了女兒。
儘管媽媽努力工作,但生活仍然左支右絀。小女孩一直希望養貓,並為此設立了一個專屬的玻璃儲蓄瓶。不過,生活各種開支已佔用所有收入,根本沒有餘錢為儲蓄瓶進帳。小女孩養貓的夢想,似乎變得遙遙無期。
今天,又是身無分文的一天。小女孩想出了很多不費分文且有趣的活動,例如,到圖書館閱讀,練習唱歌,用家裏的衣服製作小貓,角色扮演等。物質的匱乏,促使小女孩不得不發揮想像力和創意,找到了許多自得其樂的方法。食物銀行外大排長龍,小女孩沒有面子包袱,喜歡跟媽媽到食物銀行領取食物,因為那裏有曲奇餅和飲料免費提供,還可跟職員傾談。在回家的路途上,小女孩與媽媽玩「可能有一天」遊戲,小女孩憧憬着,可能有一天,她可以購買漂亮的衣服;可能有一天,她可以享用無盡的美食甜品;可能有一天,她可以擁有一隻可愛醒目的小貓;可能有一天,她與媽媽不用再為生活憂慮。但可以確定的是,今天,她們不用餓着肚子,因為社會上仍有善良的人願意伸出援手。
小女孩憧憬的東西,對很多人來說是易如反掌,唾手可得。富裕的生活或會令很多孩子目空一切,不懂感恩和反思,他們不明白父母工作的辛勞,家中很多新穎的玩具玩一兩次就擱在一邊;各種零食供應源源不絕,堆積如山,零食常常沒吃完就丟掉,非常浪費。他們也沒有想過,社會仍有一群弱勢三餐不繼,生活在貧窮之中。
捐贈食物 關懷弱勢
知道有些學校會定期舉辦食物捐贈活動,學生可把家中的食物捐出,通過慈善組織如食物銀行把食物轉贈予有需要的人。這些活動可讓學生學會分享,並留意社會上需要關懷的人。一些微不足道的幫助,對他人可能意義非凡。
外國很多超市都與食物銀行合作,例如在超市設有特定的擺放位置,顧客可在購物的同時,自願多買一些日用品或食物,並在付款後把物資捐到該設定的收集位置,超市收集物資後再轉贈食物銀行。這可宣揚互相幫助的精神,也鼓勵普通市民在日常參與慈善。微小的力量集腋成裘,也可令自己的城市變得更宜居。
假如有一天,你身無分文,你會如何度過呢?
文︰Carol Ma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