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言行:避免做「麻煩家長」 建立好印象

文章日期:2023年11月07日

【明報專訊】大部分直資中學,除面見學生,亦會要求面見家長。曾任教於中、小學及在教育局參與課程發展的資深教育工作者潘浚程(潘sir)表示,作為直資學校,都期望家長能把資源帶入學校,「資源不一定是指金錢,往往是行動上的支持,例如家長有些專業經驗,能幫助學校發展。若家長能在面試中展示出來,會是一個『助力』,增加印象分」。

平日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但潘sir補充,部分家長或會擔心自己無接受過高等教育,不善辭令,會拖累子女,他強調,學校先決是「揀學生」,而非「揀家長」,只要小朋友在各方面都表現優秀,家長分數不足以左右大局,除非在關鍵時刻,幾名考生的表現都不相伯仲,又或者孩子正處於取錄邊緣,那家長的表現就會帶來影響,「老實說,學校當然想揀一些包容、體諒和支持學校的家長,而非一些吹毛求疵,以『消費者』心態去看待學校的『麻煩家長』,所以,家長都需要注意自己在面試時的言行和態度」。

潘sir分享,有時在面試中,教師會提出一些情景題,尤其是學校處分方式,去詢問家長的意見,家長不宜一面倒表達支持或反對,「家長可以用一種比較持平的態度,表示一方面會去了解事件始末,配合學校的教育,讓子女從中汲取教訓和經驗,亦會協助疏導小朋友的情緒。但同時亦可表達,若自己有意見,也會坦誠跟學校溝通、反映,我相信這種說法,老師會較容易受落」。

另外,學校亦十分重視家庭關係,潘sir建議,家長平日宜多抽空與小朋友相處,營造「真實體驗」,而非「夾口供」。他笑言:「老師身經百戰,而且面試安排,往往是先見孩子,後見家長,同一條問題,兩者的答案有否破綻,老師很容易看穿。舉例,若說平日的親子活動是去圖書館,但雙方就連對方喜歡看什麼書都說不出來,那就未免太過造假,即或有去圖書館,那親子了解亦不足。」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4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