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學童的情緒健康,一直是社會非常關注的議題。身為父親的崔家祥,在這個問題上,尤其「肉緊」,不單調撥資源聘請3名全職社工駐校,還提倡全體教師以「看到」(觀察學生言行舉止有否異常)、「聽到」(聆聽學生的表達)、「八到」(向學生身邊朋輩蒐集情報)、「知道」(以自評量表、問卷了解學生身心健康狀况)4種不同的角度,及早識別有需要的學生。
以「三感」從源頭做起
但他知道,最重要還是從源頭做起,「我們以『三感』,即是『成就感』、『歸屬感』、『樂觀感』來提升學生的身心健康」。崔家祥解釋,他深信每個孩子都有個人天賦,因此藉着提供過百項課外活動、興趣班,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現「亮點」,建立「成就感」;也透過「小學校.大社區」的各種體驗式服務學習活動,使孩子對學校、社會、國家及世界產生「歸屬感」;再配合生命教育活動、成長課及班級經營,增強學生的「樂觀感」,使他們熱愛生命,常存感恩。「其實我怎樣教自己的兒子,也怎樣教自己的學生,同樣是希望他們開心生活,有更好的抗逆力!」這位校長爸爸語重心長地說。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