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導航:強化家庭抗逆力

文章日期:2024年03月12日

【明報專訊】在一次演講場合上,收到一名中一學生家長的提問:「社工,我們都明白家庭需要因應環境的轉變而調整相處模式,但作為家長的我們,可以如何讓子女放下手機,參與其中呢?」

眼見該家長的困惑表情,以及周邊家長對答案的期盼,筆者深信這是現今家長的擔心及燒在眉睫的話題。筆者亦嘗試邀請在場家長分享他們的看法,而他們亦紛紛說出了疫情前後轉變的一份無奈。

突如其來的疫情,令學生課堂從實體轉為虛擬,學習更需依靠電子產品的支援。同時,疫情限制了社交活動,子女的娛樂容易變得單一,不是觀看網上影片,就是玩手機或電腦遊戲。雖然現時學校、社會、生活大致復常,然而使用電子產品的習慣並未有重返疫情前的狀况。

子女沉迷手機 擔心演變衝突

在場的其他家長也表示擔心子女沉迷手機玩樂,不懂自我管理,成績受影響及眼睛受損等。而他們每每把擔心告知子女的時候,卻往往變成與子女間的衝突。

筆者衷心表示理解家長的困擾,同時,表示除了聽到擔心外,還聽到家長們對子女的期望,希望子女在學術上有良好成績,有健康的身體,有良好個人行為、表現及個人成長(自我管理能力提升)。

建立坦誠溝通 求同存異

筆者邀請家長嘗試與子女講述自己的期望,以及期望背後所包含的意思及原因,以開啟一個坦誠的家庭溝通旅程。不妨從今天起,嘗試善用更多具探索的問題,例如以「可以告訴我,你今天的安排是?」去取代「你又打緊機呀!」讓親子之間可以在更多的聆聽與表達中彼此了解想法與期望。

而站在青少年的角度看,他們同樣需要面對生活習慣的轉變,過往他們可從學校、生活、社交及興趣發展之中,探索及發掘自我。然而,疫情的來臨,影響了他們的成長節奏及生活習慣。他們的確較疫情前需要依靠電子產品,以配合及滿足個人的成長及學習需要。

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將擔心及期望轉化成家庭溝通的機會,不論家長與子女的想法與期望是否一致,在求同存異間調適相處節奏,磨合出一個最適合的家庭相處方式,讓家庭建立一個更鞏固的關係。

祝願每個家庭都能擁有更多的明白、理解與體諒,發揮更強大的「家庭抗逆力」。

文:江卓勤(香港家庭福利會 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乃本港主要提供家庭服務的非牟利福利機構,致力推動和諧家庭關係,服務範圍包括綜合家庭服務丶兒童照顧服務丶綜合靑少年服務,長者及社區支援服務等。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2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