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正向心理學的相關研究顯示,如果在生活中有事情能夠讓孩子全情投入(engagement),孩子能體驗更多正向情緒,對生活更為滿意,亦有助培育孩子尋找生命的方向和意義。全情投入是指孩子在活動中全神貫注,忘我地投入,並從中獲得樂趣。想孩子全情投入,家長就需要留意如何在投入事情前,以及在參與或過程中的5個C:
投入事情前:
選擇(Choice):家長讓孩子在事前有選擇的權利,讓他們擁有掌控權,提升他們的投入度,參與時會更有動力。家長應留意孩子的需要,避免過分嚴謹地規管孩子的選擇。
清晰(Clarity):家長協助孩子明白自己想達成的目標,清晰的目標可以幫助孩子專注於活動,好讓他能投入過程中。
投入過程中:
挑戰(Challenge):適度的挑戰可以激發孩子的潛能,並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家長宜在孩子要做的事上調節難度,讓孩子在技巧水平和挑戰中取得平衡。
承諾(Commitment):孩子對活動有承諾,更專注於活動,並從中獲得成就感。家長宜信任孩子,兌現自己的承諾,鼓勵孩子盡力投入事情。
專注(Centering):專注於當下的過程,不分心考慮事情的結果,或過分着緊外在獎勵或關注,讓孩子全神貫注、全心享受。
當孩子全情投入於一項活動時,就可能進入「心流(flow)」的狀態,個人彷彿進入了精神狀態「異度空間」,在活動中「自動運轉」(automaticity),做起事情來不需多加思考,自動發揮。此外孩子不在意時間流逝,同時會忘卻他物,察覺不到身體感覺如飢餓或疲累,外在刺激如手機震動等感覺,直至完成事情後感到愉悅滿足。
全情投入 學習面對挑戰
全情投入的機會能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促進他們的韌性和抗壓能力。當孩子全情投入於活動時,能學習到如何面對挑戰,更有信心處理生活的困難,這些都是提升韌性和抗壓能力的重要因素。電影《年少日記》中的鄭有傑為取悅父母,選擇跟隨弟弟學習鋼琴,放棄自己更感興趣的角色扮演和配音。有傑沒有讓自己全情投入的項目,也沒有暫離「痛苦現實」的空間。相反,如果有傑能在讓他感受心流的「異度空間」中喘息,未知結果會否大不同?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
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