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天4月2日是聯合國的「世界自閉症關注日」,期望社會大眾更認識和關注社會裏的一員——自閉兒和他們的父母。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神經發展障礙,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兒童(下簡稱自閉兒)在社交溝通以至認知、情緒、行為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難和發展差異。此障礙影響自閉兒與人互動的表現。一般自閉兒行為會較重複及固執不變,興趣狹隘或出現感官反應異常。
記錄每一個微小進步
網上有段影片,當中描述了自閉兒的爸爸雖然事前已想好與孩子外出時將會發生什麼事和如何應變,但當事情不似預期般發生,爸爸表現得很氣餒。這讓筆者想到作為自閉兒的爸爸,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獨立,這個期望是普遍不過的。只是自閉兒可能要花費比一般人更多努力,那期望才會實現。作為自閉兒的爸爸,應如何調整期望與現實的差距?筆者有以下3個錦囊與爸爸分享:
1. 調節為父心態
英國醫護與心理學家團隊Burrell和Unwin建基於爸爸對養育自閉兒的研究顯示,爸爸嘗試持「審慎樂觀」的想法,平衡怎樣鼓勵自閉兒而不會過於理想,「讓自閉兒知道世界都有各種現實困難」。爸爸心底認知到自己的自閉兒比其他人面對更多挑戰,但也不會因此完全氣餒。因此鼓勵爸爸們可以先調節自己為父的心態,然後利用日記、相片、網上資源等定期記錄自閉兒每一個微小的進步,見證他們及自己每一次的努力付出,再慢慢調整不同成長階段的期望。
2. 度身訂做合適表達方式
意大利心理學家Arianna Bentenuto和團隊的研究發現,自閉兒的爸爸因應孩子的成長階段和狀態,調節自己的表達方式,有助自閉兒學習溝通。參與研究的爸爸不但沒有經常口頭操控,反之他們更常描述,尤其專注自閉兒的內心狀態,而非他們的行為表現。這是要配合自閉兒不易表達自己的特質。因應自閉兒抽象理解力發展較慢,爸爸亦較少用提問展開對話。因此,建議爸爸們可更多利用說話描述自閉兒潛在想法,讓自閉兒明白爸爸很努力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當爸爸能順應孩子的成長需要,降低對孩子理解力的要求,能夠促進相處時的玩樂氣氛。
3. 留意溝通細節
美國研究溝通障礙的專家Michelle Flippin研究指出,爸爸在親子中表現出更多溝通失效,但爸爸較少主動修補,即使願意修補,成功機會都會較細,容易造成惡性循環。這是因為普遍爸爸說話的用字、句子結構較深奧,例如:爸爸可深思自己會否經常用到「為何、什麼、怎樣」等太高深的字眼來溝通。鼓勵爸爸改用更加貼近孩子成長程度的溝通方式,例如改問「是/否」的是非題,以及提高音調,目的是令自閉兒更願意溝通,建立良好的父子溝通模式。
當爸爸能做到接納自閉兒,改變「為父的心態」:也就是視孩子為孩子,而非視之為有待解決的問題,爸爸就會明白自己的孩子都是獨特的、不一樣的。自閉兒將來總要走自己的路,爸爸今天要做的,就是陪伴同行,讓他一直在充滿父愛的環境中成長。
文:黃格平(維護家庭基金社工、兩個兒子的爸爸、積極鑽研父子關係)
作者簡介:由一群撐爸爸角色的父母共同寫作,記錄他們怎樣在孩子生命中,築起爸爸形象。好爸爸中心由維護家庭基金設立,深信每個孩子需要好爸爸;爸爸角色可由夫妻共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