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職爸爸:兒童腦和成人腦

文章日期:2024年04月30日

【明報專訊】最近看到一本書,名為《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黑川伊保子著,時報文化出版,2024年),談到兒童腦和成人腦;大體而言,兩者以14歲為界限,但是在14歲前後,約有兩三年過渡期,這正好亦是一般人所說的青春期。

簡單來說,兒童腦較敏感,吸收力強;成人腦遇到新事物,則會從過去記憶抽取相類經驗,而加快做決定或採取行動。成人腦可以更快保護自己免受重大傷害,代價卻是失去了許多新鮮體驗的快樂。成人腦操控下,許多人遇事,第一個反應就是:「這個嘛,不就是那個嗎?我告訴你,這沒有什麼特別……」

簡言之,就是很快給反應,很快有結論,換句話,亦是種種不饒人的「武斷」。

走向「武斷」 罵人太快同情太少

青少年的腦,夾在兒童腦和成人腦之間,按作者說法,就好像電腦硬件升級和軟件未更新的交接期,出現驚濤駭浪,失控失靈,一點也不足為奇。如果家長一早理解,青少年階段,一個人就會自自然然出現這種或那種狀况,到時就不會手足無措,或者過度反應。

家長應該明白,青少年腦內這場風暴,早晚都會發生,遇到孩子無端擺臭臉,未必是孩子做錯事,也不是父母做錯事,總之,為了適應成人腦,青少年就會如此,多愁善感,借故惱怒,家長無法開解,只能默默理解。青少年的「腦風暴」必然來臨,而家長必須在那場狂風暴雨之中,學會泰然自若,處變不驚。青少年時期,脫離全面吸收狀態,走向「武斷」,對於成人「唯恐沒有教精你」的種種命令式語言,尤其反感。

當成年人的腦愈來愈「成人」,我們就會變得愈來愈武斷。別人講一句話,話還未說完,你兩秒不用,就否決這否決那,批評這批評那,命令人做這命令人做那,好像天神下凡,世事都給看透;但是,事實上,這種嘴臉固然讓人討厭,但也是人腦發展下來的結果。許多成年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武斷」這個問題。我們待在成年人的世界愈長,遇到的挫敗就愈多;我們遇到的挫敗愈多,大腦就愈會把教訓記住;我們愈把教訓記住,就愈會把失敗的經驗放到類似的處境,然後在電光火石之間,在沒有真正明白一切之時,急不及待說出決絕、傷人而且不一定正確的話。

總是看見「不善」的老師

「你再打機,眼睛就廢了!」「你再不收拾房間,沒有人會喜歡你!」「你再不讀書,將來注定乞食!」「你這是什麼臭臉!也不問問誰養你?」

自己也是成人,有一個成人腦,年紀愈大,愈會不自覺流露:老子是對的,你少不更事,懂什麼!可是,儘管自己「好事多為」,教訓別人,恬不知恥;可是,看到別的同類(即是成年人) ,一本正經,大言炎炎,直斥別人犯錯,卻總是替他們感到難為情,頗有「羞與為伍」之感。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與大人為伍,有時照鏡,總是看見——「不善」的老師。

文:張帝莊

作者簡介:資深新聞工作者,曾採訪多個「第三世界」國家,卻認為自己的家更值得探索。既是悠閒的寫字人,又是忙碌的爸爸。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9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