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養救未來:內在小孩長大了

文章日期:2024年05月14日

【明報專訊】聖誕的時候,我收到上天一份大禮。

我罕有地與丈夫帶着兒子回父親家鄉過聖誕,同行的還有我的父母。想到要帶着兒子與父母緊密相處幾天,未出發已焦慮一番,深怕自己內心的地雷被觸及,引發大爆炸導致死傷慘重。

地雷的確被踩中了,但可幸我沒有失控,反而因此看到一些以前沒有想過的觀點,讓我進一步撫平童年創傷。

三代共處 祖孫交流喚醒童年回憶

我兒子快兩歲了,正處於凡事說「不要」的年紀。生活上的大小事,除了「玩車車」,他幾乎清一色說不要。我秉持着善養精神,九成時間我都讓他自己「話事」,因為我知道這個階段的幼兒就是透過「唱反調」認知自己與父母是不一樣的個體,由此學習獨立,表達主見,獲得自信心。只要不危及性命、不影響別人,我都讓他作主。在這趟旅程中,我每隔一會兒就會聽到父母對我兒子說:「著衫啦,凍呀」、「食飯啦,肚餓喇」、「唔好跑啦,會跌親呀」。當他不肯就範,他們便轉向威迫利誘:「乖啦,你乖乖哋聽話啦」、「你唔食飯就無得落地玩」。我兒子繼續堅持己見,加上我又放手讓他自己決定,我父母只好作罷,但過了一會又忍不住循循善誘。

兒時說「不」被拒 獨立意識減

我理智上完全理解他們的好意,不想孩子捱冷捱餓捱痛是人之常情,身為母親我也是如此。事實上,這一年來我也說過那些苦口婆心的話語,只是透過不斷學習與實踐,我現在深切明白到兒子並不需要我的「苦心」,才真正開始放手。另一方面,當我聽到父母的說話,喉嚨就覺得很乾,心裏有一股熊熊烈火燃燒着。後來我靜下來感受,我感覺到那是兩歲時的我的內心怒火,她歇斯底里地向父母吶喊:「我要自己話事!我跟你們是不一樣的!不要用你們的想法和感受來束縛我!」她是如此渴望自由,多麼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啊!我看到自己從小到大都要花很多力氣去掙脫父母的控制,卻總是被他們的想法和情緒牽動。我忽然明白,也許我在兒子這般大的時候,說「不要」時曾被大人們打壓,變得只懂聽從父母的指令,因此可能並沒有真正認知到自己是獨立個體。也許我在潛意識中仍然認為自己與父母是一體的,於是常把父母的想法與感受當成是自己的,甚至覺得理應如此。坊間有句玩笑:「有一種冷,是媽媽覺得你冷」,我的感覺卻是「媽媽覺得我冷,所以我也應該覺得冷」。不知道我父母小時候是否也沒有機會說「不要」?所以他們也沒有真正意識到我們是不一樣的個體,更遑論尊重孩子的意願了。

我一直知道自己需要自由和個人空間,卻沒想到居然是源自兩歲時的經驗。雖然我沒有當時的記憶,但我的身體和情緒都記得。有了這層覺察,我頓感輕鬆不少,因為我不再停留在兩歲的狀態,也不必再花力氣與父母拉扯,證明我不是他們的附屬品。現在我可以大方承認我們血脈相連,卻是不一樣的人。當我能認清並尊重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我更能清楚表達自己的需要,願意包容父母的不一樣,與他們溝通的態度就柔和多了。

我的內在小孩終於擺脫幼兒階段,長大了。除了感恩,還是感恩。

文:王廷怡(全職母親。每天努力做善養實驗,從中陪伴孩子成長,同時療癒自己)

作者簡介:教育大同是由家長發起的慈善機構,自2014年成立以來,一直推動家長及教師透過反思教育的意義,從尊重孩子的不同需要出發,革新在家、在校、在社區的教育/教養模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1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