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有教:孩子考完試 切忌驚、罵、煩

文章日期:2024年06月18日

【明報專訊】考試是學習生涯中不可或缺,然而考試結束後,家長的言行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學習態度有着深遠的影響。家長此時不應引起孩子驚慌、責罵孩子或讓孩子感到家長「麻煩」;相反應以「愛」為本,正面與孩子溝通,讓他們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

避免「驚」:別引發驚慌憂慮

「英文那麼差,我真擔心你上不了好學校!」「對你的英文水平真沒信心!」「我已經對你不抱希望了!」這些說話充滿負面情緒,引發孩子擔心和驚慌之餘,同時對自己失去信心,甚至對未來感到迷惘。

避免「罵」:別事後孔明批評

「估你默書又『墊底』了!」「你現在後悔莫及了吧!」「早跟你說過,串英文字要小心一點!」這類指摘和批評只會讓孩子感到挫敗和自責,懷疑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當他們也意識到自己表現不理想,這些話無異於傷口上撒鹽,長遠導致他們對學習失去信心和興趣。

避免「煩」:別過度關心

避免「今天英文試考得不太差吧?」「默書很難嗎?」「到底有沒有把握拿高分?」這些問題看似出於關心,但往往讓孩子感受到壓力。考試後,孩子剛走出疲憊和緊張狀態,這些問題卻讓他們懷疑自己未達到家長的期望,同時讓孩子覺得家長是個「麻煩人」,而不是支持他們的後盾。

家長應如何對孩子表達關心,又不增加壓力呢?

「總算考完,辛苦了!」家長的支持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支柱,這句話能讓孩子明白不論結果,家長就是自己努力的認可和理解。

「完成艱難任務了,努力過,就會有成長!」家長認可孩子在過程中的努力投入而非結果,有助他們建立內在動力和自尊心。

「無論考得怎樣,我們永遠愛你!」家長的愛是「無條件的愛」,不會因為考試成績而改變。這是孩子面對挫折和挑戰時給予的最大力量。

學習情緒好,成績才會好!考試是對孩子學習的考驗,而家庭作為孩子的「避風港」,在部分較困難的科目(例如英文)上,正面支持對孩子的學習自信和情緒發展至關重要,更有助孩子在困難和挫折中,重新以積極的態度振作站起來。

由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鍾杰華教授帶領的「賽馬會『童步向前』英語學習計劃」,未來會有家長活動,分享如何提升孩子學習英語的自信心。若有興趣了解更多,可瀏覽中心的 facebook專頁或計劃網址:http://eduhk.hk/jcrise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

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6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