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雞媽媽:謀殺案內情

文章日期:2024年06月25日

【明報專訊】在Netflix點開紀錄片What Jennifer Did,它取材於加拿大2010年發生的謀殺案:越南來的華裔移民家庭被兇徒闖入家中,夫婦遭槍擊後一死一昏迷。報警的24歲女兒,後來以遺屬和目擊者身分在偵訊室講述經過,過程令人心酸。然而,當線索逐一展開,警方竟然發現她就是開門納進兇徒的那人。

從受害者變成被告

影片以偵訊室的錄像為骨幹,顯示Jennifer Pan在2周內共3次錄影中,一次次被迫着抖出更多內情,最後從受害者變成被告。網路討論很多,有人把它套進「女兒的復仇」的戲碼,批評「虎父虎母」從小嚴格訓練和監控女兒,不予以信任和自由選擇的空間,最終咎由自取。有人批評歹毒女兒排除萬難也要跟毒販談戀愛,包括除去攔在路上的父母親,是「走了味的愛情故事」。當事人則一直堅稱無辜,並透過律師表示希望以後有機會公開陳述自己的版本。2015年,她的謀殺罪名成立,被判終身監禁。

一名慣性說謊者

片子述事直白,停留在奇案層面,還因一幅疑用AI調校過的照片惹爭議。但我無意點評,更不欲加入成為網絡判官,只想提出一些片段——早在Jennifer聲淚俱下地謊稱案發經過以前,她已經是一名慣性說謊者了。九年班時,她動手做假成績單來應付父母。高中畢業失敗,她謊稱得到「獎學金」資助上大學,從此偷偷到圖書館找資料,以便在二手教科書抄寫似是而非的筆記,希望瞞過緊盯着自己的父母。「假上學」2年後,她再假說要轉到多倫多大學,攻讀父親心儀的藥劑學系。

謊言堆疊,一個比一個大膽,一個個領她往死巷裏鑽得更深。「我一點也不開心,人人都往前走,我卻好像哪裏也去不到……我是那樣的令人失望……」她在偵訊室裏如此說。

說真話沒想像中可怕

我在想,如果能夠回頭,看到那個拿着成績單驚惶失措的九年班女孩,當爸媽的我們可以怎樣做?如何讓她明白,失敗的意義在於更精準地找到進步的竅門,所以一份成績單真的不算什麼?如何告訴她,說真話沒想像中可怕,父母也是可以安全分享的對象?如果都做到了,能把孩子及時領到安全的地方,遠離那條愈走愈孤單的不歸路嗎?

重點不是我們該怎樣說,而應怎樣做。但願可以。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7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