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講你知:促進學生精神健康的4Rs

文章日期:2024年06月25日

【明報專訊】教育局於4月推出《4Rs精神健康約章》(下稱《約章》),涵蓋促進學生精神健康的4大要素:休息(Rest)、放鬆(Relaxation)、人際關係(Relationship)和抗逆力(Resilience)。「JUST FEEL 感講」過去6年致力在主流學校系統化推廣情緒教育,很榮幸獲得教育局信任和肯定,成為《約章》的合作伙伴機構。以下我將根據「4Rs」框架,分享我們的實踐經驗,希望與學校和家長集思廣益能實踐「4Rs」的點子。

休息、放鬆:「感受之輪」隨時表達感受

《約章》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有足夠休息,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適時放鬆,讓學生懂得自我關懷。

除了從源頭減少學業壓力,例如檢視學校測考頻次和形式外,還可以建立接納、關愛、同理心的校園文化。在我們的「夥伴學校」,每間課室都有一個善意溝通工具「感受之輪」。教師每天上課前,都會邀請學生將自己的磁鐵放在代表自己感受的位置,並提醒「感受無分對錯」,培養學生表達感受、需要的習慣。有數學教師在抽問乘數表前,先邀請學生用「感受之輪」分享感受,這小小的舉動讓同學感覺到「老師明白和接納自己的感受」,從而釋放緊張感。教師和家長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心情記錄工具,並營造安全分享感受的空間,讓學生懂得「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人際關係:「班級經營日」 重建師生關係

《約章》提到加強同儕、師生、親子關係,提升聯繫感。

幫助學生建立緊密的生生、師生、親子關係,能增加他們對學校和家庭的歸屬感,從而有足夠安全感去分享自身感受和需要。教育局提議每周安排最少一節班本活動課,培養正面的師生關係,這也是JUST FEEL自2018年成立後一直推動「夥伴學校」的項目。我們的「班級經營」課程於成長課、班主任課、德育課等常規課堂中推行,又鼓勵學校在開學或疫情復課日,不馬上上課,先舉行「班級經營日」,幫助學生們與同學和老師重建關係。其中一間學校的復課日,玩過不同的班級經營遊戲、團體活動後,不少同學在便條紙寫上自己的煩惱和負面感受,例如課業壓力、缺乏朋友、親人離世等,教師也能藉此及時了解學生的需要,適時協助。我們鼓勵學校釋出常規課時,恆常推行班級經營活動,使各方持分者明白關係不能只靠課外活動去建立。

抗逆力:成長型思維培育學生

抗逆力是裝備學生適應生活中的壓力和挫折,並以正面態度應對。

教育局的活動參考例子,包括促進學生的「成長心態」。此心態模式由史丹佛大學學者Carol Dweck提出,認為人的能力可透過努力改變,她的研究也發現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學生更願意嘗試錯誤,並從挑戰困難中成長和獲得成功。我們為「夥伴學校」提供的「社交情意教育課程」也涵蓋成長型思維,希望學生理解自身的價值,提升自我認知能力。在課程以外,我們也持續賦能教師和家長以成長型思維培育學生,例如在運動會教導落敗同學失敗不是永遠,鼓勵他們向他人學習:「今次的勝敗不代表永遠啊!只要繼續嘗試,你也會有進步!」

教育局長蔡若蓮在立法會大會上指出,截至上月31日,共有340間中小學申請參加約章,佔全香港公營及直資學校的34%,我們為此感到十分鼓舞,希望更多學校和家長與我們一同關注學生的精神健康。

文:楊思毅(「JUST FEEL 感講」共同創辦人暨執行總監)

作者簡介:註冊非牟利機構「JUST FEEL感講」的願景,是轉化學校和家庭的溝通文化,透過支援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攜手共創同理心校園和家庭文化,提升孩子的身心靈健康。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7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