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常說做運動有助小朋友增高,原因是什麼呢?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高級講師陳靖逸解釋,當我們做運動時,下丘腦會分泌「生長激素釋素」(GHRH),GHRH再刺激腦下垂體釋出「生長激素」(GH)。當GH經血液輸送到肝臟被吸收,便會轉變成不同的生長因子,包括第一型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IGF-1可促進細胞增殖、分化,刺激骨骼生長。
至於應該做什麼運動,坊間亦有不同說法,「不少人認為,打籃球、跳繩這些跳躍類的運動,對小朋友增高最有幫助。不過,在學術研究上,其實沒有這個發現。外國曾經做過相關研究,比較一班專注打籃球、打排球、做體操和舉重的青少年,他們長高的速度,有無顯著改變呢?原來是沒有的」。惟陳靖逸補充,跳躍動作的確可以刺激骨質生長,增加骨質密度和骨骼強度,對孩子的骨骼組織健康,也是有利的。
生長板位置骨折 有礙生長
不過,他提醒,運動雖然對小朋友的發育有幫助,但過量運動或作運動員式的高強度體能訓練,就不建議,隨時會適得其反,使GHRH的水平降低,同時也會增加孩子受傷的風險,「萬一不小心骨折,而骨折的地方又處於生長板位置的話,就有可能令生長停滯,影響發育」。
因此,他認為參考世衛對5至17歲兒童及青少年的建議,一星期平均每天做6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以帶氧運動為主)的體能活動,便已足夠。當然,還要配合均衡的飲食和充足的睡眠,「我覺得香港小朋友的睡眠時間都是偏少的。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的建議,3至5歲幼童,應該要睡10至13小時;6至12歲兒童,則需要睡9至12小時;13至18歲青少年,亦要有8至10小時睡眠時間。睡得不夠,都會長高得慢些」。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