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筆陣.故事拼盤:兒童藝術展 賞原味童心

文章日期:2024年08月20日

【明報專訊】「我們畫室準備7月舉辦全國學生作品展,今次展場選址倫敦,你女兒有份啊,你們好快便會收到活動的邀請電郵。」大概在6月初的繪畫課後,我去畫室接女兒放學時,畫班的印度裔導師面帶笑靨的將這好消息告訴我,而我第一個反應是問她:「要收報名費嗎?」

羊毛不用出自羊身上

彷彿甩不掉港媽的慣性思維,我的「自然反應」直接跟錢銀有關。在利益掛帥的香港,但凡商營機構主辦的兒童繪畫比賽或展覽活動,大多要求參加者提交作品,同時付上報名費。這種「羊毛出自羊身上」的教育生態,即使我不大認同,但已見怪不怪;也以為,這生態已屬普世,但原來不然。

畫室導師被我一問,閃過一秒疑惑之色,然後微笑說今次展覽是不收費,學生只需遞交一幅在課堂內完成的畫作便是了。畫室願意為學生搞免費作品展,如此有心,作為家長的我當然既欣喜,又期待——期待藉此嗅一嗅英國本土藝術教育的文化氣息。

廢棄發電站變身畫廊

展覽在7月中旬開幕,一連11日的展期緊隨英國學校暑假而來。開幕前幾天,我從畫室的IG Reel看到職員進駐會場籌備的花絮,一幅幅掛滿畫作的大型展板從多輛貨車被抬出來,幾秒的短片我看呆了:「乜原來咁大陣仗!」

在展期第二天,我和女兒坐火車從小鎮到大城市倫敦去。展場坐落在人氣旺盛的泰晤士河南岸旁的OXO塔建築群內——OXO塔前身是發電站,於上世紀20年代被製肉公司改作冷庫,及至1990年代重新包裝後,成為藝術家、遊客及潮人聚腳熱點。而是次學生作品展便收納在OXO塔後一幢5層高、名為Barge House的舊式工廈內。

將舊工廈改作文藝發展用途,談不上是新奇事,位於石硤尾的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便有我熟悉的山寨廠記印。不過,Barge House比JCCAC滄桑得多,我由外進內,眼下盡是褪色的紅磚牆和斑駁的天花與地板,像個樸實的垂暮老人,與掛在磚牆上色彩繽紛、充滿活力的童畫,這「一老一嫩」的反差組合,相映成趣。

今次學生作品展以「大自然與我」為核心主題,畫室導師細心地從英國各分校收集得來的學生作品按主題加以分類,譬如「海洋」、「風景」、「暗黑探祕」等,而5層內各展廳沒有過分的佈置,既保留了舊建築的原貌,也免喧賓奪主。

創作主權全歸孩子

當我母女倆沿着樓梯展開觀賞之旅,感受展覽所傳達的信息,細看7000多幅的作品,我漸漸留意到所展出的作品不一定是幅幅能讓人驚歎「好厲害啊!」的完美創作,看得出有些是技巧粗淺的初學者,也有些是出於執筆未穩的幼兒,亦有不少作品出自同一題材,比如仿繪梵高名畫《星夜》便超過10幅。一個大型公開展覽,水平參差,同場又撞畫,我暗忖:作為藝術教育的畫室導師到底想呈現什麼?

當我由最底層的展廳一直沿梯而上,愈看,愈明白了。所有創作不分名次,不設評語,放在一起就是彼此交流的平台。即使撞畫,畫風沒有倒模式的相同;即使是學藝未深,隨心畫下就是記錄當下的學習歷程,成為將來進步的基礎。教育工作者不以孩子的能力來證明自己的成就,全心將創作主權歸給孩子,是整個展覽最美、最美之處。

展場還設有精品區,將部分學生的作品製成文創產品出售,如明信片、布袋、賀卡等,讓他們一嘗初創滋味,將藝術帶進生活;同場又設藝術家講座及畢業生招募,為有志從事藝術教育工作的年輕人點燈引路。原來新一代的藝術培育與發展,可以咁玩法。

文:CanCanMa

作者簡介:ungoogoo故事館創辦人、香港繪本作者,著有繪本《我不想唱歌》。

曾任編劇、編輯及兒童節目說書人。原為跟女兒伴讀,後來體悟繪本的力量,愛上說故事;也因繪本,發現更多生命的寶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5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