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早些天,朋友參加退修營,在營中聽神父說了一個外國母親的真實故事。
故事中的母親和兒子相依為命,孩子善良踏實,很愛媽媽,媽媽也視他為命根。無奈命運多舛,孩子被一個邊緣少年殺了。她失去心肝寶貝兼世上唯一的親人,從此孤身一人,掉入無盡的悲痛。行兇少年被關進拘留所接受制裁,但這母親始終無法釋懷,無法接受。
她不斷想,我這麼好的兒子,你為什麼要殺掉他?她無處發泄內心的憤恨,於是開始不時去探監,質問對方殺人的原因。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探監和對質,她漸漸了解到這個少年的背景,知道他生於不幸的家庭,很早就誤入歧途,深染毒癮。殺人時,正是他毒癮發作、神志混亂的時候。
過了幾年,少年刑滿獲釋。舉目無親的他前路茫茫,不知如何是好,沒想到那個母親出現,說要接他到自己家中。少年很是驚訝,他問:「我殺了你的兒子,你不恨我嗎?」
「殺了他的不是你,是你的毒癮」
那母親說:「我兒子死了,我很傷心。但殺了他的不是你,是你的毒癮。你已經戒了毒,你沒有親人,我也沒有親人了。我家裏有一個空了的房間,你來住吧。」
這個母親的故事,深深感動了我。她經歷的那份痛,可以想像是如何沉重,悲傷和憤恨都是自然的,她是有血有肉有淚的人。同時,隨着慢慢深入接觸對方,她看到事情背後更深更多層的種種因緣,除了看到自己受到的苦,也看到兇手成長中也經歷過種種的痛苦,更看到彼此同樣地孤獨。
不封印在質問和怨恨中
這是個臣服、如實接受生命的故事。她讓出兒子的空房,意味她真正完全接納兒子已死的事實,她願意放下堅執,允許讓生命繼續向前,允許自己創造新的幸福,而不是把自己封印在質問和怨恨中。
當然,開創新一頁的形式可以很多。她選擇把愛和希望,除了給予自己,也給予這個她注目多年的人。她看到對方和自己有相似的需要,更看到自己有力量,給予一個悔過而脆弱的年輕人庇蔭,為他提供更生的機會。如果無人關顧,難保這個年輕人會走上怎麼的路,她的選擇可說影響了他往後的生命軌迹。
我把故事說給念小五的兒子聽,他說,估計大多數人都會怨兇手怨一世,他想不到這個母親會這麼做。他能明白她這麼做的原因,不過以他的年紀,人生哲理始終艱澀,技術細節相對易懂。他好奇問我,出獄人士是不是很難找到工作,很難投身社會,我簡概地答了他,心想,能在這層次培養關懷之心,也很不錯了。
執與放的取捨 帶來不一樣結果
誠然,懷恨是常見的。我覺得,不同人的選擇,都有其理由,不能論斷哪個好些。純粹是執與放的取捨,帶來的可能結果可以完全不同。一念之轉,生命中的痛苦、煩惱,其實可以轉化成新的動能,開啟不同的軌迹。
這幾天阿仔見我看「生命智慧」一類的書,說太嚴肅太悶了,他無辦法睇。我笑笑口說,你年紀細,沒興趣是很自然的。如果三四十年後你想拿來看,媽媽會為你感恩呢。
文:葉杏麗
作者簡介:思想與感情澎湃的兩子之母。明白要令身邊人幸福,得先讓自己幸福。盼能活出愛中無枷鎖的真諦。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