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苗園圃:出入精神科(下)

文章日期:2024年11月05日

【明報專訊】上回說到,小兒子因精神科醫生一句不需要再覆診而歡呼,而我則有深刻的感受。因為毋須藥物治療,小兒子一年只需覆診一次。疫情3年,先是精神科醫生離職,後因覆診大樓裝修,在等候新醫生和轉換覆診地點期間,要多次改期,最後我竟然把這事完全忘記了。轉眼間脫期超過一年,結果要重新排症。

小兒子上一次到精神科仍是個初小生,因脫期原本打算不再排期覆診了,但隨着他長大,在就讀小六那年,觀察到他因衝動而犯錯的情况日漸加劇;在教師督促下,我意識到升中前帶他見醫生的必要……出乎意料,當精神科醫生詢問了一系列生活情境題後,認為他處事理智,也有適當的自控能力,宣布毋須再見。我之所以感受深刻,皆因已有心理準備,小兒子的衝動情况或需配合其他治療方法,誰知醫生反倒給予我們信心,並展望升中有好的新開始。

多重考慮 服藥提升專注力

大兒子見精神科的考慮和經歷又如何?很多家長抗拒藥物治療,最常聽見的原因是擔心副作用(例如服藥孩子會長不高或長期食藥會傷腎)、害怕被標籤、擔心依賴藥物等。大兒子大概是小學三年級時開始服用專注力提升藥物,這個決定實在不易!當年我和先生主要有以下幾項考慮:(1)他是「雙料」孩子,即自閉症(他主要有亞氏保加症特徵,例如是對朋輩缺乏同理心,接受新事物較困難等),兼有專注力不足;(2)課堂上會玩文具、傾談,甚至離位,極易分心;(3)在學校跟同輩起爭執是家常便飯;(4)在家經常有意無意挑釁弟弟,家無寧日,影響家庭和諧;(5)參考一名相熟兒童心理學家的客觀分析,「服用專注藥,孩子在校有效投入課堂,一他不會因在課堂上分心而被老師標籤為壞學生,二他會比較容易接收老師的教導和指令,三在白天的時候,他在學習、做功課及與同學相處等各方面都大致順利,那麼到晚上你兩夫婦就不用與他糾纏於功課上,可騰出親子時間,在輕鬆氣氛下幫助他人際關係的成長」。我和先生仔細衡量過,服藥對他在小學階段的幫助是重要的,而不服藥所引致的問題會很長遠……

從成長需要出發 不戴有色眼鏡

不知不覺,大兒子已踏入高中階段,過去8年多,每隔3至4個月便到精神科覆診一次;從前是爸媽主導與醫生對話,近年是他主動向醫生說出服藥效用、感受和需要。回想第一次服藥時,我清楚向他表示,服藥是幫助他課堂上不再發「白日夢」,到有一天他認為自己有能力專注時要主動表達,適時停止服藥。

感恩大兒子並沒有因服藥而長不高,他知道藥物是一種幫助,所以並沒負面感受。作為父母,當然擔心他長期食藥會傷腎,醫生定期要他驗血,我們都密切關注他的健康狀况。

希望透過一連兩篇「出入精神科(上)及(下)」,幫助更多父母了解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孩子需要看精神科的原因,並明白看與不看對孩子有什麼影響。父母千萬不要戴有色眼鏡看待精神科,也不應該單方面拒絕任何一種治療方式,考量的重點必須從孩子的成長需要出發,把握幫助他們的時機。

文:莊兒

作者簡介:白天與少年為伍,同哭同笑同青春,一起並肩闖蕩;夜裏夾在ASD大兒和ADHD小兒之間,生命中途掏空自己,重新學習「溝通」。為扶苗兒成長,園圃中默默耕耘,力尋妙方實踐。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6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