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整體升中學齡人口持續下降,不少升學專家也教路,選校時不妨「看高一線」、「選高一線」,意思是越級挑戰更高banding的學校。惟資深教育工作者陳葒卻不認同,他認為,擇校原則應是選一間合乎孩子學習能力,以及校園文化跟他們性格匹配的學校,這些都比banding更加重要。
陳葒自己畢業於老牌名校,也曾任直資中學創校校長,近10多年則透過「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下稱「補天」),專為基層貧困學童提供免費補習服務,對於本港的教育生態,他看得很透徹。「近年學校與學生錯配的問題十分嚴重,因為生源不足,學校無足夠的學生挑選,於是band 1學校連band 2學生也吸納,band 2學校則向band 3學生招手,家長覺得開心,以為子女考進banding高的中學,有利提升學習能力和成績,但其實恰恰相反,更可能產生很多負面影響。」
他口中的band 1學校,並非指那些傳統名校,而是說地區名校或屋邨受歡迎的中學,「坦白說,到目前為止,要考入傳統名校仍然有一定難度,相信能夠躋身其中的同學,學習和應試能力都是很高的,而且有足夠的家庭支援。反之,屋邨的band 1中學,因為缺乏百年名校的『底氣』,它們要維持學校banding,唯靠在學術上催谷學生,而教師亦不會因部分學生力有不遞而放慢教學節奏,或提供額外支援。可以想像,當學生長期跟不上學習進度,校園充斥競爭文化時,他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會被磨滅,自我形象被貶損,甚至衍生心理和情緒問題」。
陳葒指出,假如子女在高小階段,其學習能力已經反映出未足以入讀band 1中學,家長實在不宜勉強,倒不如讓小朋友在band 2中學讀書,只要讀得開心,維持到學習動機,反而更有機會入到大學。他以「補天」學生為例,「我們一直有替綜援家庭的DSE學生補習的,每年平均都有110至130個學生能夠順利考入大學,當中有很多都是來自band 2、3學校。由此證明,學校的banding對於學生的成績未必構成很大影響,最重要的還是學生本人的學習動機和自覺性是否足夠」。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