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添父能量:與兒子共同面對升中抉擇

文章日期:2025年01月07日

【明報專訊】子女每一次升學——升讀幼稚園(3歲)、小學(6歲)、中學(12歲)、大學(18歲)等,都是爸爸與子女調整溝通的好機會。我的大兒子就讀小學六年級,很快便要遞交首輪升中申請,我自覺是次兒子升中與他之前升讀幼稚園和小學的考慮都大有不同。

回想起他升讀幼稚園和小學時,我和太太都主導整個過程,學校文化、信仰背景等都會一併考慮,而為了方便接送,我們都主張選擇離家近一點的學校。但兒子經過小學快6年的洗禮,對中學的期望都有一套自己的想法。作為爸爸,我是如何與步入青春期的兒子共同面對和抉擇?我希望與各位分享以下3個重點:

1. 考慮兒子興趣與性格

在6年的小學生活中,兒子對數學和科學特別感興趣,因此我選擇了幾間在數學和科學領域能支持他發展興趣的中學,希望他除了繼續在學術上有所鑽研,亦能夠在興趣發展上取得平衡。另外,兒子的性格較循規蹈矩和自律,因此較為自由的學習環境能夠與兒子自主學習的性格相匹配。簡單而言,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文化和學術壓力,選擇時要考慮兒子的特質和長遠發展。

2. 父子合作收集信息

與兒子一起將目標學校的範圍收窄後,由於每間學校定期會舉辦開放日或入學簡介會,於是我和兒子報名一起參觀目標學校,實地了解學校的氛圍、設施等。在校長或其他教師的介紹中,亦有機會了解不同的課程結構和特色,例如:高中必修科和選修科的組合、某些科目會否安排小班教學、師生比例等。在開放日中,因為學生會負責不同的攤位,從與學生的交流間,可以感受到學校如何培養學生的素質;兒子亦有機會親身了解學校是否重視不同興趣領域的發展。在選擇學校上,爸爸和兒子都需要充分了解各種選項,這也是我們可以合作的機會。

3. 分析優劣勢 讓兒子參與決定

雖然曾教導兒子的小學教師都一致認為,兒子應該選擇一間傳統名校,這會對他未來的學術發展提供最大的幫助。作為爸爸,我則選擇建立開放的溝通環境,在不同的場合主動聆聽兒子對中學的期望,然後將幾間學校,包括教師推薦的傳統名校的優劣勢列出來,例如上課時間、學費、課程選擇、校友資源等,與兒子一起商討就讀不同學校的利與弊,然後讓他參與最後的決策。這個讓兒子參與決策的過程,亦能提高他的責任感。

在選擇中學的過程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尊重兒子的選擇,因為最終在該學校讀書、生活和成長的始終是他,而且在溝通過程中,兒子分享對中學的想法,讓我知道他有認真思考過而非隨便選擇。我感受到青春期的兒子正處於自我意識增強的階段,他希望感到被尊重和重視。所以,我會透過分享自身經驗,提供適當的指引,幫助他做出明智而負責的決定。

文:黃格平(兩個兒子的爸爸,喜歡與年輕人探討家庭價值,與好爸爸中心一起塑造新一代爸爸角色)

作者簡介:由一群撐爸爸角色的父母共同寫作,記錄他們怎樣在孩子生命中,築起爸爸形象。好爸爸中心由維護家庭基金設立,深信每個孩子需要好爸爸;爸爸角色可由夫妻共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35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