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筱莹因為被爺爺的歌聲吸引,在上學年自薦加入粵劇小組。「有次我回家鄉,聽到爺爺唱《帝女花》,我很感興趣,但那時我不懂得唱,於是便申請參加粵劇小組,現在我可以跟爺爺接唱了!」
對唱子喉的筱莹來說,學粵曲,最難掌握的是音調,「飈高音時,音調必須準,不準就會很奇怪」。於是每天朝早上課前,她都會跟組員一起練習,「我不會覺得辛苦呀,因為要唱得好,必然要勤力練習,經過不斷練習,我都感到自己有進步」。
「武生」戲服重 不怕辛苦唱《少年中國說》
年紀輕輕的俊嵐,小二已加入粵劇小組,屬於資深組員。「我最初是從Miss Kar(賈詠雪)身上接觸到粵劇的,覺得內容、唱法都很有趣,所以想認識多一些,便加入了粵劇小組。」
其間,俊嵐參加過不同的比賽、表演和交流,最難忘的是最近應教育局邀請擔任《少年中國說》粵劇部分的演出,「當時我穿上『武生』的劇服,服裝很重,帽子亦很緊,其實是有點辛苦的,但很開心,最終我都成功克服,順利完成拍攝」。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