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網站

舞台劇演員創作繪本 推廣粵劇、南音

文章日期:2025年03月04日

【明報專訊】在推動粵劇的學與教上,不單教育界關心,粵劇工作者同樣火熱,非牟利慈善團體一桌兩椅慈善基金(下稱「一桌兩椅」)聯合創辦人兼創意總監曾慕雪(Musette)是其中之一。早前Musette更一嘗做作家滋味,推出首本著作《的的撐撐開飯啦》,透過小孩樂樂與熱愛中華文化的公公之間的相處,帶出粵劇、南音的特色,以及長幼有序、互相尊重等傳統美德。

幼園教師可用配套手冊教學

「《的的撐撐開飯啦》的創作藍本源自『一桌兩椅』早年的兒童劇《樂樂公公唱唱貢》,當時我們創作了一首南音兒歌《齊齊食飯歌》,也收納在今次繪本內。最近我再出版了《的的撐撐開飯啦》教師手冊,對象是幼稚園教師,會詳細些解釋什麼是南音、曲式要求是怎樣,並附有10個教案,希望教師想延伸教導小朋友多一點時,都有工具在手。」由舞台劇演員到近年專注推廣粵劇,Musette自言是因為參透到這種中國傳統劇場,其實與西方戲劇有許多異曲同工之處,亦並非想像中奇怪、老套,但對一般學校教師來說,未必容易領會,「教育局雖然很想在學校推動粵劇教育,但不論粵曲、南音,都不是教師想教就可以教,許多音樂教師對中國傳統音樂都無概念」。

如果硬要Musette比較,她認為粵曲基本功比較多,需要的唱腔技巧也較高,南音自由度較大,較易入門,「南音是一種說唱藝術,用平日說話的腔調唱出來就可以了,而且只要符合指定曲式,是容許創作自己的歌曲的。我就曾經去過一間國際學校,用南音曲式跟小朋友一起創作淺白、生活化的歌詞,大家都唱得很開心」。

掌握粵劇精髓需要耐心

惟不論粵曲或南音,要掌握箇中精髓,都需要長時間浸淫,Musette指,偏偏學校和家長,都缺乏耐性,「我也有在學校開辦粵劇班,經常是上了沒幾堂,就被問可否安排學生做表演。我理解,學校和家長都想知道孩子學了些什麼,但粵劇、粵曲,說的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我當然可以讓同學穿上戲服,走幾個位,做少許動作,場面是可愛的,但其實他們都還未學到粵劇藝術的精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3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