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達嘉域膺美國最賣座女導演 《奧本海默》亞洲票房表現勝《芭比》

文章日期:2023年08月13日

【明報專訊】《Barbie芭比》在美國上映踏入第四周,截至周四(10日)累收4.92億美元,姬達嘉域(Greta Gerwig)成為當地歷來最賣座女導演;美國調查機構更發現《芭比》超過兩成受訪觀衆過去至少3年沒到戲院看戲。《芭比》雖然全球票房邁向11億美元,遠勝《奧本海默》,但根據票房網站BoxOfficeMojo數字,《奧》片在亞洲如印度及香港等地表現勝《芭比》。

《Barbie芭比》上映17日全球票房已突破10億美元大關,姬達嘉域隨即成為史上單獨執導最高票房的電影女導演;加上「單獨執導」,因全球累收1.13億的《Marvel隊長》由安娜保頓(Anna Boden)與賴恩費克(Ryan Fleck)聯合執導;動畫《魔雪奇緣II》全球大收14.53億美元,同樣是雌雄導演組合。不過單計美國本土票房,《芭比》累收4.92億美元,則勝過《Marvel隊長》4.26億美元及《魔雪奇緣II》4.77億美元,姬達在當地正式摘下最賣座女導演寶座。若全球票房也計算在內,《芭比》截至本月10日累收10.66億美元,勢超越1.13億美元的《Marvel隊長》,但要勝過《魔雪奇緣II》14.53億美元紀錄,則仍需努力。

逾兩成受訪者至少3年無入戲院

根據調查機構The Quorum過去3星期訪問美國1800名欣賞了《Barbie芭比》的觀眾發現,當中佔11%難以記起對上一次入戲院觀看的是什麽電影,亦有11%觀衆自2020年新冠疫情後首次踏足電影院。換句話說,超過兩成受訪者沒看近1年的賣座大片如《阿凡達:水之道》及《壯志凌雲:獨行俠》,卻受《芭比》粉紅浪潮吸引。受訪者當中佔46%表示經常會入戲院看電影,亦有45%受訪者希望能多入場,但費用是考慮因素。另外,有15%受訪者稱入場看《芭比》只是個別例子,不代表他們會成為戲院常客。

據美媒Variety報道,雖然《Barbie芭比》全球收10.66億美元,抛離同期上映的《奧本海默》(近6億美元),但在亞洲部分地區,《芭比》票房輸給《奧》片。以韓國為例,導演姬達嘉域及女主角瑪歌羅比(Margot Robbie)曾到當地宣傳,但《芭比》無論開畫成績及續後表現,都未如理想,在韓國上映3周,累收約389萬美元(約3000萬港元),昨天在當地已跌至票房第8位。有評論分析韓國社會以男性主導,厭惡女權主義,質疑現狀也會被視為麻煩製造者。《奧》片本月15日會在當地開畫,韓國觀衆一般較喜歡看頂級優質的演出,相信《奧》片會比《芭比》受歡迎。《芭比》本月11日在日本上映,該片的美國官方社交平台轉發或按讚「芭比海默」(Barbenheimer)二創惡搞圖,例如芭比的髮型變成原爆蘑菇雲,觸怒日本觀衆,連替《芭比》配音的日本女星高畑充希也在社交網發文表示靠這種手法宣傳,她感到失望,電影公司最終刪文及道歉。雖然引起風波,但據路透社報道,《芭比》在日本開畫當天的門票還是迅速售罄。由於日本廣島及長崎曾受原子彈轟炸,《奧》片在當地至今未有映期。

歐美票房普遍《芭比》佔優

《Barbie芭比》與《奧本海默》在香港同期上映,據Variety報道,前者收367萬美元(約2862萬港元),《奧》片進帳690萬美元(約5382萬港元),後者完勝,報道指《芭比》似乎難以在香港引起文化共鳴。《奧》中科倫絲佩芝(Florence Pugh)與施利安梅菲(Cillian Murphy)的牀戲被指褻瀆印度教經典《薄伽梵歌》,在印度惹來抨擊,但《奧》片在當地上映3周累收約1700萬美元(約1.32億港元),抛離《芭比》580萬美元(約4524萬港元)票房。《芭比》在內地票房亦一般,翻查實時票房,截至昨日上映23天,累收2.38億人民幣。

《Barbie芭比》在阿聯酋、沙特阿拉伯等中東地區延期上映,《奧本海默》卻表現不錯,在阿聯酋連續兩周稱冠,累收660萬美元。《奧》片在沙特更表現亮麗,至今收1020萬美元。橫跨歐亞的土耳其,《芭比》開畫時成績較佳,但《奧》片後來居上,以520萬美元力壓累收319萬美元的《芭比》。在歐洲、南美、澳紐幾乎所有地區都是《芭比》票房領先,惟荷蘭例外,當地《奧》片以1300萬美元險勝1232萬美元《芭比》;在波蘭《奧》片亦有後勁,上周末力壓《芭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