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無綫台慶劇《新聞女王》播出第三周,是近年能引起不同階層討論的話題劇,特別是一班前或現任新聞主播的「加持」。首集播映後,有新聞工作者在社交平台對劇情有異議,稱誇張、離地,陸續有人加入評論,間接為劇集「造勢」。過去兩星期有關《新聞女王》的討論有增無減,有人形容是新聞主播版的宮鬥劇,劇中演員為爭權鬥過你死我活,同一模式在不同行業也派上用場。
花邊新聞刺激觀眾追看
有人嫌劇中描述的新聞工作者失真,畢竟是電視劇,不是紀錄片或教育電視,若製作團隊拍攝時在情節上更細緻,或能減免被一班前新聞主播揶揄,例如現實中,報新聞的廠內絕對沒有專人補妝與戴耳機。無論對劇集讚或彈,劇情及演員的花邊新聞已引起大眾注意,刺激觀眾追看,收視報捷。
各地傳媒題材劇翻hit
《新聞女王》成熱話,有網上節目推介多部台灣、日本、韓國與美國以傳媒為題材的劇集,包括1998年鈴木保奈美主演日劇《新聞女郎》、美劇《新聞室風雲》,以及出爐金馬影帝吳慷仁2018年演出的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有網民提到無綫早期亦有以傳媒為題材的劇集,1983年李司棋主演的《無冕天使》,她飾演記者,採訪的新聞由真實人物改編,包括「九龍皇帝」曾灶財、「算術神童」羅文輝,還有油麻地地鐵站女生失蹤事件。
創作逾10年 被放櫃桶底
有網民質疑《新聞女王》抄襲近年同類題材劇集,日前「樹仁新傳電台」邀請《新聞女王》故事作者盧詠詩跟劇集總監制鍾澍佳一同受訪。鍾澍佳透露《新聞女王》故事十多年前已誕生,是他在櫃桶底摷番出來拍成電視劇,「我一開始個想法就是已播出的一幕,Man姐(佘詩曼飾)在街頭遇上賊王,她要先報警還是先拍攝」。鍾澍佳之後跟當時還在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系讀書的盧詠詩一起創作這故事,初構思是拍電影,之後一直放置着。盧詠詩畢業後曾加入無綫做資訊節目撰稿員,包括《東張西望》等。
對於等了十多年才將故事拍成電視劇,鍾澍佳說:「做創作需要時間沉澱,需要歷練令作品更好。」將原本的故事改編成電視劇,團隊做了很多資料蒐集與時代接軌。
讚年輕製作團隊有想法
劇中佘詩曼演的Man姐和馬國明演的George亦成為網民討論對象,有人說馬國明的角色若換了鄧萃雯跟佘詩曼鬥戲,相信會更精彩。盧詠詩透露創作過程中就是設定鄧萃雯演這角色,所以叫Man姐,至於男主角原本叫Bowie,是想着林保怡去寫。《新聞女王》加入年輕團隊一起製作,鍾澍佳讚新一代有想法,想寫好故事,「邊度嘅觀眾都一樣,受唔受歡迎都係兩個字,要 『好睇』」。
《新聞女王》在內地串流平台早一周播映,劇情已講到有人送命,對新聞台眾人極震撼,還有Man姐與George漸放下成見,又有競爭者加入,兩人有共同對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