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場】《不虛此行》 胡歌化身擺渡人守候逝者撫慰遺屬

文章日期:2024年01月14日

【明報專訊】內地電影《牛皮》及《牛皮2》導演劉伽茵,相隔十多年再次執導電影《不虛此行》,以溫暖細膩的劇本、不徐不疾的節奏和偏紀實風格的鏡頭觸碰生死,奪得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導演,該片男主角胡歌獲最佳男主角。

網聊大半年 互相信任

胡歌片中飾演性格內向的編劇聞善,在機緣巧合下轉職撰寫悼辭,每天聽不同客戶訴說去世親人的故事,但角度都是主觀,同一個人的生平,在不同的人口中不盡相同。他拿着拼圖般的故事平視逝者,盡量忠實地呈現這個名為「人生」的劇本裏的最後一幕;他化身擺渡人遠遠守候逝者、撫慰遺屬,而渡人者亦被渡,失意的他能否為自己的生命寫出新一幕?

雖然這部電影並非自傳,卻描繪劉伽茵導演多年來的個人經歷和內心掙扎。電影透過展現悼辭作者的日常點滴,以及那些真實、充滿熱情、個性鮮明的人物故事,將愛的力量和心理成長細膩地編織進一個複雜的敘事框架中。聞善是悼辭作者,這個職業對大多數觀眾而言較為陌生,但影片對現實的關懷和引人共鳴的人性掙扎,仍能夠觸動觀眾的情感。

劉伽茵大讚胡歌完美演繹聞善,他們拍攝《不虛此行》之前並不相熟,胡歌給導演的印象是優秀的演員和大明星,看過對方不少戲劇演出。他們加微信後開始就劇本交換彼此想法,網聊大半年,成網絡上的朋友。劉伽茵說有趣的地方是她與胡歌從不用錄音功能,只用文字交流,「有時我們會展開很長、深入的對話,內容太長我甚至會發文字檔給他,通常隔兩三天再回覆。胡歌在文字表達上格外精準,而我也十分注重詞句的選擇,當發現對方和你一樣重視語言,便產生一種相互的信任感」。

胡歌正視母親離世傷痛

劉伽茵指聞善是她創造的角色,雖平凡卻獨具個性,胡歌對這角色有一種從內到外理解聞善的能力,引發共鳴。她認為演員有這種信任對塑造角色至關重要,「我們會一起寫聞善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生活是什麼樣,以前經歷過什麼,共同挖掘聞善的各個方面,愈深入交流,我愈覺得聞善仿佛是我們共同結識的朋友」。

胡歌曾談及演出《不虛此行》讓他感受到溫暖和治癒,及正視母親離世的傷痛。他從大學開始拍戲,掙的錢都用來幫助罹患乳癌的母親治病。胡母2019年因癌症去世,他曾說母親是他的人生導師,「她非常不容易,和癌症抗爭整整29年」。

導演與角色生命重疊

《不虛此行》是劉伽茵對生活的總結和領悟,同時反映導演的成長。片名《不虛此行》是一語雙關,既意指一趟有價值旅程,就像聞善的追尋過程,也暗含他對生命和人際關係的感悟。無論最終能否到達目的地,過程中的經歷和學習都有價值,使旅程不至虛度。劉伽茵認為自己和聞善的共通點在於與寫作的關係,是他們生命重疊所在,「這種相似促使我更努力寫作,聞善的原型在我生命中慢慢清晰起來,我和這角色的互動愈來愈多、愈來愈靠近,自然流向一個故事的方向。直到某一天,我為這個角色取名,開始構思次要情節。故事中聞善的變化與我過去幾年經歷的變化一致,因此我寫得更坦誠和舒適」。

《不虛此行》1月18日香港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