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場】《遠去的牧歌》展現新疆牧民40年生活變遷

文章日期:2024年04月18日

【明報專訊】「牧歌響起的地方,就是家鄉」。中國首部全面展現新疆天山遊牧傳奇的寫實電影《遠去的牧歌》,以世代逐水草而居的哈薩克族草原民族四季游牧、轉移草場的艱辛歷程為題材,揭開浩瀚壯觀游牧文化面紗,以新疆四季景像,記錄遷徙路上牧民的悲歡離合。

四季代表不同年代

電影以40年的時間跨度,透過主角胡瑪爾和哈迪夏兩家族因意外事故造成的恩怨糾葛,演繹草原上輪迴遷徙的生活變遷與心路歷程,同時描繪在艱難跋涉的遊牧轉場過程中的動人故事和自然景觀。隨着時代變遷,在「定居興牧」政策與保護草原生態的前提下,牧民必須和過去告別,走出大山,邁向嶄新的新生活。

攝製歷時逾3年

《遠去的牧歌》採用半紀實、半劇情的獨特表達方式,呈現生活在天山腳下的牧民40年的生活變遷,濃縮記載三代牧民的游牧人生,拙樸又寫實。全片分為「冬(1980年代中期)」、「春(1990年代中期)」、「夏(2000年代中期)」、「秋(2010年代中期)」四篇,10年一章節,以四季轉場為結構,運用散文化的敘事方式和富有詩意的電影語言,營造接近紀錄片的寫實風格,譜寫一曲悠揚的牧人讚歌,獻出一場草原牧人原生態生活的視覺盛宴,又以全景拍攝與記錄具有千年歷史,卻逐漸消逝的哈薩克族遊牧文化。

攝製歷時逾3年,跨越6000公里,共一萬牧民參演,動用近30萬頭牲畜。冬季轉場那場戲,攝製組調動當地11個村落逾兩萬頭牛、羊、馬和駱駝,以6台攝影機和兩架遙控飛行攝影機同時在風雪中實景拍攝。導演阿迪夏夏熱合曼與周軍表示,惡劣天氣與四季轉換,加上數十萬牲畜的大規模調度,是拍攝本片最大的挑戰。

女主角墮馬堅持完成戲分

全片選用哈薩克族素人演出,非職業演員。演男主角胡瑪爾的海拉提哈木是民族語譯制配音員,飾演女主角哈迪夏的瑪爾江巴依吐肯是文工團的主持人,其他演員基本上都是第一次拍戲。拍攝《遠去的牧歌》時海拉提哈木60歲,戲中角色年齡跨度近40年。為演好高齡老人,他走在路上會仔細觀察,琢磨他們走路的姿態,說話的語氣節奏與生氣時的狀態。

女主角瑪爾江巴依吐肯在拍攝一場轉場戲時,因策騎的馬受驚把她摔倒在岩石上,導致腰部兩處骨折,她堅持帶傷繼續完成戲分,「每個人的生命都面臨着來自大自然的威脅,不分季節和地點」。

《遠去的牧歌》講述突如其來的強勁暴風雪橫掃新彊天山牧區前,胡瑪爾(海拉提哈木飾)指派好友哈山去轉移駝群,哈山卻因此失蹤。面對哈山妻子哈迪夏(瑪爾江巴依吐肯飾)的怨懟指摘,胡瑪爾有口難言。從此兩家族因為親人的意外死亡而結下牽扯三代人的愛恨恩怨。

《遠去的牧歌》4月20日香港上映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