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續談《哥斯拉-1.0》在銀座投核彈 日本國民夢魘

文章日期:2024年06月06日

【明報專訊】《哥斯拉-1.0》其中一場高潮戲,亦是改變二戰逃兵敷島浩一(神木隆之介飾)命運的重要場面,正是哥斯拉首次踏足東京,在銀座登陸後大肆破壞,日軍坦克開炮還擊,因而惹怒巨獸,使出絕招「原子吐息」把整個商業區夷為平地之餘,現場更出現蘑菇雲、黑雨和輻射等惡劣情况,象徵牠的威力,等同在東京投下核彈。大石典子(濱邊美波飾)為了保護「丈夫」敷島而亡,後者傷心欲絕,決定為她報仇,加入民間力量主導的作戰計劃,最後敷島駕駛戰機衝向哥斯拉,終把巨獸炸死。有關結局惹起爭議,原因是敷島曾屬神風敢死隊一員,他以自殺式襲擊手段,跟哥斯拉同歸於盡,成為救國英雄,難免令人覺得電影有鼓吹軍國主義之嫌。

難言大團圓結局

片尾交代典子原來未死,當日受到哥斯拉出招波及重傷,一直留醫至傷勢好轉,才可發電報通知敷島,幸好後者駕駛戰機撞向巨獸一刻,及時彈出座位,僥倖保住性命,才有機會跟典子及「女兒」明子重逢,一家三口大團圓結局。不過,假如觀眾細心留意,不難發現典子頸上出現奇怪瘀痕,導演山崎貴受訪時承認,這些並非表面傷疤,而是「哥斯拉的細胞」,觀眾可以理解為她雖大難不死,卻受輻射影響導致癌前病變。

另一方面,電影早已交代哥斯拉受到美軍核試的輻射影響,產生超強自癒能力,就算敷島把水雷放入牠的口腔,炸毀半邊面頰仍能細胞重組,因此牠在結局雖被搭載炸彈的戰機炸到身首異處,頭顱卻在海底自我修復,似為開拍續集埋下伏線。正如導演解釋,片名《哥斯拉-1.0》反映日本戰後的社會環境,如果最壞情况是「0」的話,核爆後百廢待興,還得面對輻射對後代影響,豈不是更惡劣的「-1」?假如本片添食,也許可以取名「0」或「-2」,視乎劇情向好抑或向壞而定。

美日《哥斯拉》大不同

日本和荷李活近年分別製作《哥斯拉》影視系列,風格各走極端,後者以商業掛帥,作品大多屬於視覺效果出色但劇情欠奉的「爽片」,從《哥斯拉大戰金剛》系列已可見一斑。但對日本觀眾來說,哥斯拉的社會和文化象徵意義,遠遠大於一切。事實上,日版《哥斯拉》最早出現在1954年即戰後重建的昭和時代,反映當時人民對廣島和長崎核爆的恐懼心理,久久不能消散;隨着社會逐步復常,牠的後期形象亦隨之改變,成為保衛國家的反英雄角色,負責對抗王者基多拉等外敵入侵。

《哥斯拉-1.0》回歸原點,重新聚焦日本人最擔心的天災和人禍問題,例如哥斯拉在銀座施展原子吐息,殺傷力等同核爆,這是戰爭帶來的人為災害;至於牠所到之處,亦會造成類似地震、海嘯,甚至火山爆發等日本常見天災的破壞痕迹,因此電影提到敷島及前海軍技術官野田健治(吉岡秀隆飾)等人合力對付巨獸,象徵人定勝天,為民眾帶來希望,難得深入民心,系列長拍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