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追浪少女》 黛絲烈尼變身女飛魚 奧運奪金兼渡英倫海峽

文章日期:2024年08月14日

【明報專訊】巴黎奧運曲終人散,女飛魚何詩蓓再次為港爭光,連奪兩枚自由泳銅牌,雖然未能奪金,但全力以赴,不覺留下遺憾。相比之下,100年前美國女泳手楚迪艾德力(Gertrude "Trudy" Ederle)在同一巴奧舞台,贏得一金兩銅,過程更加熱血,因她肩負不止個人及國家榮辱,更代表女性運動員挑戰保守過時的社會制度,她的奮鬥血淚史最近被改編拍成傳記片《追浪少女》(Young Woman and the Sea),精彩程度比今屆奧運閉幕禮有過之而無不及。

自學泳術 加入泳會

《壯志凌雲:獨行俠》謝利畢咸瑪(Jerry Bruckheimer)監製、《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黛絲烈尼(Daisy Ridley)主演的《追浪少女》,7月19日在影視串流平台Disney+上架,大獲好評,「爛番茄」網站綜合106篇影評文章,得出89%高分,觀眾好感度97%。故事講述生於1905年的楚迪(黛絲烈尼飾)在紐約一個德國移民家庭中成長,得到姊姊梅格、母親葛楚和女教練艾比的支持,抵抗父權社會壓迫,於奧運泳隊逆流而上,最終完成從法國橫渡33公里海峽抵達英國的壯舉。

故事由1914年說起,罹患麻疹的楚迪被迫卧病在牀,透過窗戶看到港口客船火燭,其後得悉大部分遇難者都是女性,原因簡單但悲哀:因為她們不會游泳。病癒的楚迪在母親和姊姊支持下,不單自學泳術,並懶理父親反對,姊妹倆一起加入「地下」女子游泳會,為日後參加奧運和橫渡英倫海峽埋下伏線。

真人真事改編

1926年7月,當時只有20歲的楚迪在美國奧委會贊助下,由法國灰鼻峽出發,準備游往英國,初段進度理想,卻因奧委會指派男教練心胸狹窄,竟然中途落藥,令她失去意識,挑戰失敗告終,但她豈肯認輸?稍事休息之後,在當地認識的泳手協助下,決定捲土重來,同年8月26日再度下水,終以14小時39分鐘完成橫渡英倫海峽壯舉,比起男泳手保持紀錄還要快上兩小時。

《追浪少女》改編自美國作家Glenn Stout在2009年發行的傳記,講述楚迪艾德力傳奇一生,電影內容大致忠於原著,但有兩大明顯改動,一是她參加1924年巴黎奧運,代表美國贏得一金二銅合共3面獎牌,成績驕人,然而新片為了突顯當年性別歧視問題嚴重,楚迪最終空手而回,受盡父親和國民冷待;另一改動是兩次橫渡英倫海峽的時間距離,現實相隔一年,戲中只差一個月,藉以強化她的毅力和勇氣。

代表美國出戰巴奧

片中刻劃時代女性的悲哀,例如楚迪姊姊梅格遵從父親安排,被迫下嫁肉販之子;楚迪首次代表美國出戰巴黎奧運,卻因郵輪甲板只准男性運動員使用,她跟一眾女泳手只能躲在鍋爐旁邊不見天日的房間,在沒有練習機會的情况下出賽,結果鎩羽而歸。正如片中梅格含淚向楚迪說:「男人不需要我們當英雄,只要我們一事無成。」

去年9月在影視串流平台Netflix上架的傳記片《泳不放棄》,同樣講述女泳手戴安娜奈德(Diana Nyad)排除萬難,從古巴游到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熱血故事,分別在於她以64歲高齡刷新世界紀錄,相比《追浪少女》楚迪的如日中天,戴安娜的大器晚成更難能可貴。遺憾的是66歲金球影后安納貝寧(Annette Bening)未能憑《泳》片贏得入行首個奧斯卡獎牌,更遑論演技一般的黛絲烈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