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場】紀錄片《十方之地》 捕捉紅磡街頭生態 揭示貧富差距

文章日期:2024年12月26日

【明報專訊】陳茂賢執導講述殯儀行業的《破.地獄》掀全城熱話,令紅磡區備受關注。紀錄片《十方之地》亦以紅磡為主軸,導演黃肇邦以廣角鏡捕捉當區生態,把平日受人忽略的低下層生活展現眼前。電影入選鹿特丹電影節、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與韓國DMZ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獲高評價並贏得香港國際電影節火鳥大獎評審團獎。《十方之地》本月中上映,反映熱烈,分別於高先電影院與百老匯電影中心加開12月與1月場次,導演黃肇邦將出席部分場次映後會,跟觀眾交流。

人和廢物的因果關係

黃肇邦2017年開始拍攝《十方之地》,歷時5年,採用純觀察的拍法,以拾荒為題材,在長生店林立的紅磡街道,以及觀音廟的香火前,揭示貧富差距,注視圍繞本地的深層次矛盾。觀音開庫吸引大批善信參拜祈求財運亨通,小販在天光墟擺賣他人丟棄之物,將廢物轉為財富。婆婆拾紙皮掙取蠅頭小利,清潔工人冒雨推着裝滿垃圾的手推車;回收公司因市區重建面臨結業。

黃肇邦說紅磡擁有全香港最多殯儀館及堪稱最靈驗的觀音廟,亦陰亦陽,「日間拾荒者於區內為餬口奔波,入夜二手攤檔買賣頻繁,日復日夜復夜,無間不斷。2008年政府宣告新鐵路計劃,開啟這片土地的掘金之旅。2017年起,我在一間舊式回收店拍攝,見證那邊拆樓丟廢物,這邊拾荒者撿『黃金』。本片從『觀音開庫』出發,揭示香港貧富懸殊下,人人求財的心態,以觀察方式記錄人和廢物的因果關係,映照香港芸芸眾生的追求和宿命」。

《十方之地》今年初入選第53屆鹿特丹電影節「海港單元」暨世界首映,大會評述紀錄片的廣角鏡頭低調而內斂,以好奇目光凝視街道間脆弱不堪的生態,維持着這樣一種街道生態的是一群暮年工人,他們攜手推車在街上徘徊巡邏,從垃圾中翻撿可回收的物品換取金錢。

展現罕見的香港面貌

大會形容《十方之地》不帶居高臨下或傷春悲秋的色彩,如實地記錄這些弱勢之人的顛沛流離,他們被排擠於香港的繁榮之外,只能在垃圾箱裏翻找餬口食糧,自生自滅。《十方之地》對社會經濟和生態的探究,微妙地滲透存在主義視角,因而生色不少,使觀眾詰問失衡社會中的「繁榮」與「福祉」意義何在?紀錄片看破亞洲國際都會的浮華奢靡,展現銀幕上罕見的香港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