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飲啖茶食個包」歎番一盅兩件的飲茶文化,是不少香港人的日常習慣,羅家英(家英哥)與馮盈盈、關楓馨主持無綫新節目《飲茶》,以粵式飲茶文化為主題,溯源廣式茶樓歷史,穿梭香港與廣州,走訪舊式與新式茶樓,追尋點心的「前世今生」。3人跟點心師傅、獲獎大廚、酒樓負責人和掌故專家訪談,由傳統到新派點心,分享兼介紹多款美點的故事和人情味,深入探討飲茶文化。
香港掌故專家鄭寶鴻,以及分別從事飲食業60年及50年的陸羽茶室業務經理吳全忠與倫敦大酒樓副總經理蘇萬誠率先登場,拆解香港逾百年歷史的飲茶文化習俗之餘,又講解香港與廣州茶樓文化,南北飲茶習慣大不同,同時介紹點心出處,將從一盅兩件說起當中的由來,點心車和點心托盤等飲茶舊風俗;闡述茶居、茶樓、茶室及酒樓的區別。
昔日茶樓猶如小型社會,身分地位之分十分重,家英哥說:「有錢上高樓,無錢地下踎。市井之徒就喺地下飲茶,可以互相搭枱,樓上一行大樓梯,旁邊寫滿字畫,仲有滿州窗,好有特色。」
家英哥分享昔日粵劇界飲茶點滴,稱飲茶在業界為十分重要的一環,「當年住灣仔,為了到油麻地茶樓與粵劇界前輩碰面,不惜舟車勞頓搭船又搭車,相當迂迴」。
節目娓娓道來多款點心、粥粉麵飯和甜品的「前世今生」,由傳統至新派點心,深入探討點心演變歷史,包括蝦餃、燒賣、包點、雞、蒸點、煎炸點、腸粉、糕點、粥粉麵飯與甜品。
馮盈盈獲獨家點心全靠家英哥
首款介紹被封為點心界「四大天王」之一的蝦餃,家英哥伙馮盈盈和關楓馨到訪多間傳統酒樓、高級中菜餐廳做「試食專員」,介紹蝦餃由來及製作過程,馮盈盈和關楓馨體驗天未光凌晨4時到街坊茶居飲早茶,馮盈盈還分享飲茶慳錢策略。
馮盈盈還跟家英哥到廣州歎茶,對比與港式飲茶有什麼分別。她說有好多傳統點心由廣州傳落香港,香港亦有好多點心是香港人發明,從而引回廣州。家英哥稱廣州的點心有好多形式,蝦餃已經有傳統款同兔仔款,香港則較多新式點心。
馮盈盈爆節目其中一個賣點,是好多點心師傅都是家英哥粉絲,每次與家英哥開工,師傅都會拎出最拿手的招牌點心,有時會有獨家升級版。家英哥最喜愛點心是腸粉,會大談對腸粉的要求和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