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直擊高級腕表誕生 新一代鼓形表瘦身更貼服

文章日期:2023年07月18日

【明報專訊】每年的7月初,都是高級精品品牌在巴黎發表訂做時裝、珠寶系列的時間,但在今年發布的眾多「高級」精品中卻有一個稀客:Louis Vuitton Tambour腕表。你可能會問Tambour不是已有20多年歷史嗎?為什麼還要隆重其事舉行大型發布、還要邀請香港傳媒特意到巴黎奧賽博物館(Musée d'Orsay)採訪?品牌鐘表部總監Jean Arnault豪言:「新Tambour登場後,我們會停止生產其他入門版腕表,約為所有腕表的8%,以後LV只會推出high watchmaking(高級腕表)!」

首款Tambour腕表於2002年面世,以獨特鼓形表殼訂立鮮明印象,但正因品牌突顯其鼓形表殼設計,早期推出的腕表也有相當厚度,雖然風格易認,卻未必能符合所有人的佩戴需要,於是才有了今次大幅改造的Tambour。

鼓形表殼變薄 採無表耳表鏈設計

新系列由2021年底加入LV成為其鐘表部總監、LVMH集團董事長兼CEO Bernard Arnault的小兒子Jean Arnault負責,感覺也有點像他的「考牌」功課。一般來說,一枚新表的研發到最終成品需時約2至3年,Jean Arnault在加入品牌到發表新Tambour的時間只有短短1年半,效率迅速。新登場的Tambour腕表為小三針款式,在發布會上共展出5個不同型號,2款精鋼腕表分別配搭銀灰色表盤和藍色表盤,黃金殼和黃金鋼殼版本均配搭銀灰色表盤,還有玫瑰金版配搭品牌的經典啡色表盤。玫瑰金版本是記者心水,但今次發布以2枚精鋼款為主打,其餘3枚會在今年稍後才正式上市。經改良的Tambour腕表有2項重要新嘗試,包括跟表身連成一線的整合式鏈帶(即無表耳結構),以及由La Fabrique du Temps Louis Vuitton製表工場獨家設計和製造的全新自動機芯。

「在改造腕表時最大的困難是厚度。以往的Tambour腕表厚13至14毫米,但新款只有約8毫米(8.3毫米)。我們在改造表殼時除了令它盡量纖薄,也稍為改變其形狀。鼓形表殼並非上下對稱,鼓形最突出的位置較接近表殼下方。以往舊款的上下部分比例約為9:1,因為底部收窄(即貼近手腕)的部分較小,腕表看起來很厚;但新款的上下部分比例為2:1,即表殼底部的1/3也是向內縮,像隱藏在腕表與手腕之間,所以8毫米厚的表殼看起來感覺只有5毫米!」Jean Arnault解釋:「因為採用無表耳的表鏈設計,直徑40毫米的腕表戴在手上也會顯得小一點,像38、39毫米。」腕表與皮膚接觸的每個表面也經過仔細塑形,表鏈的弧形鏈節舒適,確保貼服手腕。他指出「要做到此弧形鏈節,成本比方形鏈節高30%」,而表背形狀同樣並非扁平,而是朝表殼中央逐漸往內凹入,配合手腕自然曲線。

拉絲、拋光、微噴砂 突顯立體感

腕表大部分零件均採用拉絲飾面,只有拋光表鏈倒角、中央鏈節和表冠等細節例外。表冠呼應表身設計,同樣呈鼓形,並加入柔和特色坑紋。拋光邊緣的噴砂處理表圈外圍刻有品牌名稱的12個字母,貫徹系列特色,字母微微凸起並經過拋光處理,對應小時刻度位置。

新表表盤僅厚1毫米多,卻呈現豐富的深度和立體感。表盤採用分層式設計,包括展示分鐘刻度的外圈和展示小時的內圈,兩者均經過微噴砂處理。分鐘環上每5分鐘的刻度均採用內凹設計,與呈凸形的小時時標或阿拉伯數字刻度對應,在刻度之間呈現微妙的光線變化。數字和指針加上了Super-LumiNova夜光塗層,在昏暗環境下也能輕鬆讀時。以往的Tambour腕表指針用的是寬闊的棒狀設計,新表換成錐形的琢面鏤空指針,增添纖巧空間感。

表盤機芯暗藏品牌密碼

雖然第一枚新Tambour只是簡單的小三針款,但仔細研究腕表的不同部分,會看到很多品牌的符號和密碼。表盤正中央部分用上拉絲打磨,並加上LOUIS VUITTON PARIS字樣,強調品牌1854年於巴黎創立,而位於蝸紋打磨小秒盤下方棄用SWISSMADE,而改用FAB. EN SUISSE字樣,是Fabriqué en Suisse的簡寫,即法文「瑞士製造」的意思,而FAB也呼應品牌製表工場La Fabrique du Temps Louis Vuitton的名字,整體設計突顯品牌法式美學與瑞士專業製表技術的融合。

新機芯名為LFT023,LFT為工場的簡寫,23則代表機芯在今年面世。機芯的鏤空發條盒蓋外形令人想起品牌的monogram花朵圖案、微型擺陀的三角形雕刻裝飾則呼應LV logo和品牌的Volt系列珠寶設計主題。機芯的設計刻意採用現代感設計,採用微噴砂橋板、拋光邊緣和倒角,帶有環圈紋理的主機芯板則向傳統機芯裝飾致敬。值得一提的是,機芯上看不見鮮紅色的紅寶石,是因為品牌為了呈現monotone效果,以無色透明藍寶石水晶取代紅寶石作為機芯軸承。微型擺陀以22K金製成,外圍齒輪能提高發條盒的上鏈效率,提供50小時動力儲存。

首枚日內瓦「天文台表認證」

此新表還有另一個獨特賣點:腕表獲得「天文台表認證」,精準度誤差介乎每日-4至+6秒,但有趣的是此認證並非大家慣常認知的COSC(瑞士天文台認證),而是由日內瓦天文台發出。日內瓦天文台就是驗證和頒發日內瓦印記(Geneva Seal)的官方機構,LV以往也曾製作日內瓦印記腕表,這次則是首次有品牌找來日內瓦天文台作「天文台表認證」。認證要求機芯跟COSC一樣,需符合ISO 3159及有關計時精準度的嚴格標準。品牌的官方說法是因為製表工坊就設在日內瓦,跟日內瓦天文台之前已有合作,找它為腕表做「天文台表認證」順理成章,但刻意將腕表打造成「首枚日內瓦天文台認證表」,也反映了品牌借新表破舊立新,在腕表界別樹一幟的決心!

查詢:8100 1182

文:張曉冬

編輯:陳淑安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