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星寄語:精神健康無價

文章日期:2024年12月09日

【明報專訊】為人父母和師長,誰不希望自己的子弟學有所成、出人頭地?可是俗語說:「人怕出名豬怕肥」,成名之後隨之而來的壓力,往往使人難於招架,甚至影響身心健康。

享負盛名的頂尖運動員也不例外。雖然我們知道,心理質素穩定、抗壓力勝人一籌是頂尖運動員的共通點,但他們畢竟是血肉之軀,總有脆弱的時候。國際職業足球員協會(FIFPro)早年有研究指出,每4名職業足球員中,就有1人曾出現精神健康問題。同時,近四成已掛靴的足球員也承認曾患上抑鬱症或焦慮症。這些退役足球員因精神健康欠佳而濫用酒精和飲食失衡的比例,分別高達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比一般人較高。研究結果引起球壇內外關注,FIFPro除保持長期觀察研究外,亦積極宣傳精神健康的重要,並透過先導計劃協助球員工會推廣精神健康。

足球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職業足球員不僅是無數球迷的偶像,也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職業。可是FIFPro的研究結果揭示,職業足球員在名成利就的背後,面對很多不足為外人道的壓力,包括無日無之的傷患、個人表現或球隊成績欠佳、事業前景不明朗,甚至傳媒和球迷的嚴厲批評等,均會損害他們的精神健康。至於退役足球員脫離了極具規律的訓練日程和團隊生活後,通常感到失落或無所適從,他們所承受的壓力亦不可小覷。

豐厚財富無法築起保護罩

身心受損的運動員,就像失去能量的超級英雄,可惜他們往往得不到關心和諒解。曾聽不少人說過:「食得鹹魚抵得渴」,彷彿壓力就是名成利就的代價。但錢財買不到健康和快樂,再豐厚的財富也無法築起保護罩,確保我們百毒不侵。既然壓力無可避免,我認為大家不如坦然面對,積極尋求有效的紓緩或解決方法。

競技場上勝負的關鍵,往往取決於運動員的意志。同樣道理,病人在治療和康復過程中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也非常重要。大家必須明白,一旦健康出了問題,我們並不是孤軍作戰。醫護人員的治療和護理、親友的關懷和支持,固然是病人的最強後盾;但除此以外,「同病相憐」的病友若能互相提點和支持,也有助加強病人的信心,提升復康的成效。

多年來,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為長期病患及其照顧者提供一站式復康服務,並積極推動病人自助、互助,讓他們在復康路上不感孤單,實在意義非凡。適逢今年是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30周年,謹此送上誠摯的祝賀,並希望他們貫徹使命,不斷求進,讓更多長期病患得到完善的支援服務。

文:劉澤星(港大醫學院院長)

(港大醫學院院長劉澤星專欄「澤星寄語」,分享醫人醫事,隔周刊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健康]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