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樂之中,二胡難學難精,不像琵琶、笛子等樂器結構上將音階清楚劃分,二胡就像提琴,需靠樂手在兩根弦上抓音準,反過來看,這讓樂手擁有更大的自由。二胡演奏家果敢將這件自由的東方拉弦樂器,結合西方爵士樂隊的即興演出,光是想像已經火花四濺。
2015年獲法國文化部頒授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的果敢,今夜在香港演出。曾經獲此勳章者包括導演侯孝賢、馮小剛,鋼琴家郎朗,指揮家葉詠詩和作家莫言等。
愛巴黎自由 與各地音樂家合作
果敢的父親是二胡大師果俊明,他說:「年幼時身邊所有人都在拉二胡,家中有很多來跟父親學二胡的學生,感覺(二胡)就像是生活的一部分。」不過其父並不拘泥於樂器的中西之分,「父親讓我學習很多不同的西方樂器,慢慢接觸到西方音樂,對敲擊樂感到興趣,尤其是接觸到爵士鼓後,發現了更多音樂的可能性」。果敢曾在內地組流行樂隊,2001年更赴巴黎留學,攻讀敲擊樂碩士學位。
「法國對我的影響很大,上大學的時候,我就已經很喜歡法國的音樂、電影、語言、文化,後來到巴黎留學,立即愛上了這個城市。對我來說,巴黎充滿浪漫色彩,人們對自由有一種嚮往。而且,因為巴黎是一個國際化城市,有很多水準很高的音樂家,我在這裏可以自由自在地與不同地方的音樂家合作,很寫意。」今次演出的爵士樂隊,由果敢2012年與法國的爵士鼓手Maxence Sibille、貝斯手Frederic Folmer、琴手Thierry Girault組成,曾在2015年參加康城世界音樂博覽MIDEM。
二胡與爵士樂,真的「溝得埋」?果敢坦言:「剛開始的時候確實有點難度,需要磨合,因為二胡畢竟只有兩根弦,不像他們原來的鍵盤、bass有很強的和弦功能,二胡比較不能做到」,後來他發現「中國的五聲音階,融入爵士,加入大量獨奏,效果很好」。
不複製 做新曲 即興演奏
果敢帶着二胡走遍超過80個國家,又為《功夫熊貓3》等多部電影配樂,在世界舞台非常活躍,每次演出卻仍總穿一襲長衫,表現出他對傳統與創新取捨的態度:「我演出的電影音樂已經達到60多部了,也跟很多不同的著名樂手合作過,但演的都是中國音樂。」他說自己堅持的是「果敢大樹理論」:「我們的傳統是樹幹,其他的都是分支,無論如何創新,樹幹永遠不變。」
人如其名,他甚至敢於批評:「之前內地也有人用過中國樂器演出爵士樂,但演的都是爵士樂的名曲、標準曲,這雖然很容易做到,但畢竟是模仿。爵士標準曲少說也有上千首,已經被人無數次演出,世界各地每天也有。我覺得沒有複製的必要,我想要創作新的音樂。」他甚至直指:「現在有很多人,用中國的樂器,演奏西方的古典音樂,在我看來,這也停留在模仿,走進了死胡同,不是未來的方向。」
果敢右手拉一把弓,左手按兩根弦,這一晚既會拉《賽馬》、《二泉映月》幾首名曲,又將與爵士樂隊歡快地摸索跳脫的節奏,有即興演奏,也有創新曲目。在中樂演奏裏,即興演出實在罕見,其實中樂的表現力很強,掌握非凡技藝的大師不在少數,具備即興表演的條件,若踏出界線一點點,每種樂器仍有一大片未開拓的天地。中樂的未來,也可以很好玩。
■《果敢爵士樂之夜》
時間:今晚(4月28日)7:00至11:00
地點:hmv kafé(銅鑼灣百德新街22-36號名珠城4樓)
門票:$700(包括無限量酒精、非酒精飲品及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