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柱成針 「割下」舊物拼新圖 摧毁vs.重生 來一場對弈

文章日期:2020年08月28日

【明報專訊】「明明那裏沒有牆,為何你仍見到一堵牆?」日本藝術組合Chim↑Pom說。其作品一直爭議十足,曾生擒老鼠作為標本回應輻射污染,並於福島核禁區設立無人展覽,不懼衝擊手法揭露社會跟人的關係,欲推倒圍牆。近日CHAT六廠推出首個收藏展,展出包括Chim↑Pom在內8個藝術單位作品,因應疫情提供一系列網上活動,實體展覽開放日期需留意公布。場內作品詩意地呼應,一邊看摧毁,一邊看重生,激烈對弈。

看着東京藝術組合Chim↑Pom系列作品《這是一個牆的世界》,讓人好奇拼圖是如何來的。現代拼圖來自18世紀英國地圖繪製師John Spilsbury,為製作有關地理的教學素材工具,他把地圖貼上木板,並「割下」國家或地域細件,讓學生利用拼砌方式學習,為商業生產的拼圖建下根基,即是拼圖本來就跟地緣,甚至世界殖民歷史的背景有關。Chim↑Pom的拼圖卻令人重新理解地域界限,2014年他們到孟加拉參展,受到當地居民款待邀請到家作客,忽發奇想欲把對方房子的一角牆作為交換禮物,在牆上割走一塊拼圖形狀,並換上全白拼圖塊。由此,他們到訪世界各地繼續系列,包括孟加拉的製衣廠、韓國軍事禁區、德國德累斯頓屠場等,部分地區更不經許可,變成一種挑釁,敲問現代國族至邊境政治如何隔離人與人。

「這個世界存在很多牆,有些看得到,有些看不到,有些介乎兩者之間。」Chim↑Pom說。2011年日本發生3‧11大地震引致福島核事故,大批民眾急急撤離家園,受污染區域禁止民眾進入。數年前Chim↑Pom與策展團隊發起Don't Follow the Wind計劃,獲短期逗留許可在污染區域展開藝術創作,亦延伸拼圖系列。他們身穿保護衣,在丟空社區考察,並決定從入口標明禁止進入的指示牌,割出拼圖形狀。作品反映災難影響更大層面,不止是區內居民的事,Chim↑Pom指出:「可以進出受污染區域,讓我們感到區內與區外的界線很模糊,很難分別哪一個位是『入面』與『外面』。然而身處外面,就很易感到入面是『他方』(other side),其實哪裏才是他方,為何要如此立一堵牆分隔開?」

連繫極端物件 帶出矛盾

站在最新展覽「盲棋——走入CHAT六廠藏品的分岔路」入口,即見Chim↑Pom作品,兩扇門豎立眼前。展覽回顧CHAT六廠過去數季的藝術項目,部分委約創作跟廠房至香港有微妙連繫。當中Chim↑Pom於2015年獲邀赴港,兩名成員在改建前的南豐紗廠內創作,決定在三處割下拼圖,包括辦公室大門、廁所大門和職安海報牌。Chim↑Pom解釋,《這是一個牆的世界》往往為地點與物件重新注入意義:「有時我們特意選擇某地方一些很『極端』的物件,把本來看似毫無關係的連繫起來,例如刻有公司名字的行政辦公室,跟應該是工人每天使用的洗手間大門放在一起。」似是玩味的手法承載勞資與經濟矛盾,誘發更多深思。「割下」帶有爭議,Chim↑Pom認為「割下」不是重點,而是交換有關的歷史、記憶、文化,賦予該處新的能量。

「有一些文明被留下來,就是因為某場毁滅,或者我們思考什麼是毁滅,可能可用較辨證角度去想,毁滅跟重生的關係是什麼。」CHAT六廠展覽策展人王慰慰說,場內作品均有着一體多面的特質,由不同角度看,能看出衝突,亦有機會看出轉化,透過反覆批判及辨證,從而更貼近事實真相。例如另一日本藝術家岩崎貴宏作品《星座 (香港)》(2018年),遠看像美麗夜空,亦能看得出為本港地貌。不過,當你靠近細看就會見到內裏繪有一些大資本公司的標誌,例如美式快餐店、便利店、電力公司等,藝術家突出繁華背後充滿利益的資本推動,美中暗藏危機。而據岩崎長期關注核能的研究顯示,香港有相當部分電力來自內地的核電廠,進一步暗示中港之間的矛盾關係。

作品附著作節錄 刺激思考

今次展覽命名為盲棋,希望觀眾有如跟藝術品對弈,注入各自的解讀。展覽中亦在作品旁加入許多著作節錄,包括經典科幻小說《神們自己》、美籍華裔科幻小說家姜峯楠的《你一生的故事》、德國作家Judith Schalansky《逝物錄》等,策展人企圖進一步以文本刺激觀眾思考,社會、歷史甚至宇宙的運作之下,個體如何立足,不被擊潰。

「部分作品探索大時代裏個人的生活面貌,比較私人地去看世界。例如,時間一直流逝的過程中,人及人的記憶如何面對呢?」王慰慰接道。展場內不同角落釘着一條條毛巾,彷彿跟人玩偵探遊戲,原來是本地藝術家黃榮法的回憶碎片。黃榮法10年前到札幌參與駐留計劃,遇到一名鰻魚老師傅,二人口講語言不通,卻透過藝術家寫下的漢字,互相猜測及分享彼此意思,慢慢了解對方的人生。藝術家把此等漢字刺於毛巾手帕,彷彿保存了段段記憶。

玻璃針收納鋼屑 保存記憶

時間跟記憶往往有着消耗的關係,在黃榮法的「磨柱成針」創作卻不然。早在2011年黃榮法開始由鐵柱磨成針的概念創作,訂製一支跟自己身高體重相同的鋼柱開始打磨,代表自己投身藝術創作的決心,鋼柱隨年月苦功亦會愈來愈幼。在鋼柱被幾乎徹底摧毁之時,便會成就另一個新生體。其作品《時.針系列》把鋼屑收納於針狀玻璃器具中,具體呈現花上時間的「證據」,亦像可以保存的記憶,25枚玻璃針獲得CHAT六廠收藏。不過,該鋼柱仍未成真正的針,黃榮法的磨研工作仍持續,看似無意義又不知何時才可成功完成的創作,有如意志與時間的競賽。看似無意義是否不做?不見盡頭又會否放棄?藝術家創作的漫長過程,或者更值得細看。

作品彷彿引觀眾放下一步詮釋的棋,讓人連繫至社會現况、個人經歷、工作、學習、關係等等,如果想了解更多,主辦單位讓公眾於網上參與展覽,推出#CHATwithYou活動,當中黃榮法將作「講座式展演」,進一步講述創作探索自我、時間及回憶等概念,另有一系列講座及影片導賞,開放更多討論。

■盲棋——走入CHAT六廠藏品的分岔路

日期:展期至10月11日(逢周二休息)

(實體展覽因疫情關係尚未開放,請留意官網消息)

地點:荃灣白田壩街45號南豐紗廠CHAT六廠

■#CHATwithYou

網址:www.mill6chat.org

文:劉彤茵

編輯:蔡曉彤

電郵:cul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